正文

津城中的买办商人:子承父的世袭家族

话说津商 作者:宋美云


天津买办华账房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家族经营和子承父业。在中国的许多洋行尤其是大洋行,如:旗昌洋行、琼记洋行、怡和洋行等的买办群体,也都是以家族为基础组织起来的,投资人和经理往往是一身兼二任。他们雇佣买办看重亲族或同乡关系,或许与他们的这种观念有关:血缘或亲族关系是最好的信用。天津不少买办组织的华账房大都是家族式的,或者是宗族的。他们雇佣的人员,或为同族,或为同乡,没有亲缘或地缘关系的人很难在华账房立足。横滨正金银行华账房的成员都是魏氏家族及其亲友,外人根本无法进入。

买办的职位开始是买办与洋行之间通过契约达成的,但是后来许多买办的职位变成一种世袭性的。这种父传子的方式也大多得到洋行的认可。如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的三个儿子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梁炎卿也一度希望子女进入官场或从事其他行业,但也许是他们的子弟注定要走父辈的道路,也许是梁炎卿感到梁家的买办事业只有让后代继承才可靠。因此,怡和的华账房就成了梁家世袭的产业了。长子梁赉奎20世纪初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和马萨诸塞州农学院后,开始涉足仕途。后来又返回天津,继承父亲的买办事业,成为梁家第二代买办。1931年梁赉奎遭匪徒绑架遇害,怡和买办职务由梁炎卿的次子梁联奎继任。其后,怡和洋行又聘用其弟梁文奎为梁家第四任买办,直到1952年该洋行在天津停业。

1921年太古买办郑翼之病故,其长子郑宗荫继承了买办之职。1925年郑宗荫辞职,其三弟郑慈荫继任,直至1931年太古洋行取消买办制,改由英国人自己经营,只任用一个中国高级职员做副手。

在华俄道胜银行遭遇败绩转而担任德国礼和洋行买办的王铭槐,把子侄都送到德国教会学校读书,并要他们一定学好德文,以便长大后能直接与德国人打交道。他的儿孙们几乎都在德国的洋行或银行做买办或职员,尤其是德华银行在天津和济南分行的华账房,长期被王家兄弟所控制。其后代却大多以买办为职业,成为买办世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绑架犯罪一度猖獗的时候,买办家族便成了绑匪最感兴趣的绑架对象。1922年太古买办郑翼之的儿子、瑞隆洋行买办郑慈荫在山东临城遭土匪绑架达58天。1929年,仁记洋行买办李吉甫的长子李淮生遭土匪绑架,李家用了17万元才将其赎出。1931年,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的长子梁赉奎也遭到土匪绑架,后被杀害。

20世纪20年代以后,天津的买办制度开始向具有现代意义的华经理制度演变。一些洋行废除了承包式的买办华账房,任用业务经理,另外一些洋行却一直保留着名存实亡的买办。总之,一个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特殊社会阶层——买办,随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结束,其结果也只能是寿终正寝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