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广告高悬客必到:达仁乐队做广告

话说津商 作者:宋美云


企业通过广告传播为产品制造、传播各种极具吸引力的概念,诱导目标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从而增加产品销售量。这种情况在近代天津的商业中几乎随处可见,尤其是医药行业。

天津达仁堂药厂的创始人乐达仁很有乃祖遗风,十分重视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尤其是视觉形象——尽管那时候还没有电视广告。清朝时京城每年都要挖一次城沟,用个把月时间疏浚下水渠道。届时乐达仁的爷爷乐平泉,就在各城门开沟的地方设立“沟灯”。每当夜幕降临,街道黑咕隆咚,而城门口“沟灯”上“同仁堂”三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北京同仁堂出资创办的普善水会,不仅置备了德国水车和消防用具,而且还置办了水会大旗和挠钩手服装,那上面也都印着“同仁堂”三个大字。乐达仁不仅效仿他的先辈们抓住一切机会树立企业形象,进行广告宣传,而且新招迭出,如成立达仁乐队等,吸引着市民的注意力。

近代天津民间音乐活动非常活跃。普通市民喜欢玩法鼓,“咚咚”的鼓声和悦耳的金属撞击声,节奏分明,令人振奋,再矜持的人也会心旌摇动,随之而翩然起舞。那时候法鼓会遍布全城,各有特色,而最为著名的,当属侯家后永音法鼓、芥园花音法鼓和龙亭井音法鼓三会了。一般知识分子,则更喜欢十番音乐,尤其是所谓“细十番”,那是一种由二胡、琵琶和笛、箫、苏笙等丝弦竹管乐器合奏的乐曲。十番音乐带有江南水乡色彩,典雅华丽,令人心旷神怡。每到夏天繁星如锦的夜晚,一些庭院就会飘出《下西风》、《小嘉兴》等十番乐曲小合奏的优美乐声,给津城夜色平添了不少情趣。20世纪20年代,天津一些有组织的民间音乐团体经常正式演出。如天津广东音乐会就经常在电台和一些集会上演奏《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步步高》等广东音乐。南开中学的口琴队也经常登台演出,演奏《亚蕾女子》、《美国巡逻兵》等乐曲。在距今80年前的那个时候,能够经常组织演出的乐队,来自于工厂而且全部由工人组成的,恐怕只有达仁乐队了。

达仁乐队是一支由20名乐手组成的铜管乐队,乐手都是达仁堂工人。乐手每人发两套呢子服装,一套红色,一套白色,并且配有大缨帽,带黄穗的肩章,和写着“达仁”二字的领章。乐队利用工余时间排练节目,请海关管弦乐队的高水平乐手给予指导。乐手们平时在厂里干活,接到演出任务,马上换上服装,带着洋鼓洋号,乘厂里的大卡车,打着一面“达仁堂乐家老药铺音乐队”的大旗,就吹吹打打地出发了。

所谓“演出任务”,其实大都是为社会名流家里的红白喜事去服务,红事穿红服装,白事穿白服装,目的不外乎是借机宣传达仁堂,扩大影响。

达仁乐队也有不少正规的演出任务。由于达仁乐队在天津小有名气,而且服务热情,外出演出既不收费也不给人家添麻烦,就连点心、饮水都完全自备,所以社会上一些团体搞集会,都乐意找达仁乐队去助兴。当年天津的一些新闻媒体上,经常刊登有关达仁乐队的报道。

另外,达仁乐队也参加赈灾活动的演出,为各种会议送去好听的歌曲。据说,1922年10月,天津总商会卞月庭主持讲演会的中间,由达仁乐队演奏《卿云歌》和当时流行的学堂乐歌《春游》、《早秋》、《送别》等,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同年11月,由霍元甲发起、在上海创立已有13年的精武会,组织了一个30多人的精武旅游团到天津访问。11月2日下午4时,广东同乡会在广东会馆召开隆重的欢迎大会。这次大会的会前奏乐、演说后的奏乐、呼口号奏乐和大会结束奏乐,均由达仁乐队担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