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广告高悬客必到:“抵羊”牌家喻户晓

话说津商 作者:宋美云


通过大众传播改变人们某种不利于产品推广的观念以促进产品销售,宋棐卿便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为东亚公司争得众多消费者。为了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需要在社会上大造声势,广为宣传“抵羊”,并采取一定手段压倒对手,宋棐卿不惜一切代价,为抵羊牌毛线广为宣传。

针对当时举国上下日益高涨的抗日爱国热潮,宋棐卿大力宣传抵羊毛线是“国人资本,国人制造”,并把这两句话醒目地印在其商标上,使人们知道这是“国货”,用国货就是爱国。这在当时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东亚公司还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影院、幻灯片、大型广告牌、霓虹灯以及马路游行等方式,大力宣传抵羊毛线。为了扩大销售量,东亚公司或广泛参加各种商品展销会,或自己单独举办展销会。

当时中国人对毛线这种价格较高的商品还不大认识,为此,东亚公司在展销会上一方面介绍毛线的生产工艺,一方面传授毛衣编织技术及各种花样织法,引起参观者很大兴趣,从而扩大了销路。后来东亚公司还举办了多期毛衣编织训练班,使更多的家庭妇女学会了织毛衣。同时还编辑出版了家政杂志《方舟》,其中除了宗教内容外,还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宣传“抵羊”牌毛线。

大量宣传的结果使“抵羊”牌家喻户晓,全国闻名,销路大增。1932年,抵羊毛线的经销家只有天津国货售品所一处,毛线销量为五万磅。1933年以后,在北平、上海、济南、烟台、重庆、长沙、南昌、汕头都有了经销家,全国城镇代销处达650多家。毛线销量迅速上升。不仅使东亚创响了牌子,也使它实力大增。

天津的东马路和北马路交接之处俗称“东北角”,又因当年李鸿章在这里办起过“官银号”(即官办银行),天津人又以此作为地名。这里交通便利,毗邻日租界,东接金刚桥、大马路(今中山路),北通估衣街、北大关,南通南马路,是租界以外的“中国地”最为繁华之处,“正兴德”、“五和”等大商号林立在路边,远远就见一对高达三丈有余的巨大灯箱,一只上书“天马”,一只上书“抵羊”,一只标明“仁立”,一只标明“东亚”,白底红字,“国人资本,国人制造”,赫赫在目,入夜,更是耀眼夺目。

在繁华的南京华楼迤北,天津国货售品所楼顶,“抵羊毛线,东亚国货”八个霓虹灯组成的大字入夜更是流光溢彩。

宋棐卿为宣传“抵羊”毛线,不惜一切代价,打的是一场全方位的立体广告大战。

当时,天津日租界新创办了一个游乐场所“大罗天”(今八一礼堂)。宋棐卿欲做广告,大罗天老板惟恐招惹日本人,以每月每字千元的高价想吓退宋棐卿。宋棐卿毅然以4000元在大罗天入门处树起每字六尺的广告牌,大书“抵羊毛线”四个字。有人认为不合算,宋棐卿说;“能在日租界立一天广告,国人就能知道东亚与洋货抗衡的决心,就能了解东亚的实力和信誉,再花4000元也值得。”有人建议“抵羊”的字体小点,再加上“东亚”二字,宋棐卿却说:国人以往搞出品只注意宣传店名,酒好不怕巷子深,我宁可让世人皆知‘抵羊’,不知‘东亚’,只认货,不认人,东亚才有真正的发展。为宣传“抵羊”,宋棐卿努力利用各种渠道,在《大公报》、《益世报》上不吝重金做整版广告;为商业电台出重金礼聘京剧名角,知名艺人表演兼做广告;向各电影院付酬加演广告幻灯片;择显要街道路口、大商号门口立大型广告牌、灯箱,装修霓虹灯;组织演唱、演艺晚会作宣传。

他还曾亲自带队拿着标明“抵羊”、“东亚”的彩旗、招牌,雇请著名军乐队前导,上街游行宣传,散发广告宣传品,甚至无偿向路人赠送抵羊毛线。

他不放过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举凡教会的活动、商会的活动、同人的联谊活动、社会慈善事业的活动,他都争取亲自参加,宣传抵羊毛线。

他还通过关系争取各教育团体的邀请,先后到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天津甲级商科学校、培德女校以及汇文、圣约翰等教会学校和外地的学校,如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烟台和青岛等地的教会学校去做演讲,宣传提倡国货,宣传抵羊毛线。

他还向全国城镇“抵羊”毛线的经理商家做出规定,让出千分之五的利润给他们留作宣传费,若一次设立永久性广告,以后也不收回这笔留用提成。东亚将会派人随时抽查,照相取证,对设立永久性广告好的,追补费用,若不理想,东亚将中止供货,不再委托经理。

当时,“抵羊”毛线有政府的明文保护规定,对小城镇的小商号无异于一张“护身符”,而且设立永久性广告有益无损,于是,抵羊毛线的广告牌纷纷树起在全国近700家经销代销的商号门前,有的还在城镇繁华处又立广告牌,再向宋棐卿要制作费用,从中得利。一时,抵羊牌毛线国人皆知,全国驰名。

宋棐卿不只在广告宣传上下功夫,他特别注意使产品的实物与商家和顾客直接见面。当时,凡有各种国货展览会,东亚公司必参加。他当时规定,凡有同人通报各地举办商业展览会的消息,奖励银洋20元;凡有同人促成东亚参加该展览会并在展览会上占有得力地位,奖励银洋100元;凡有同人为公司的抵羊毛线公开展览提出别出心裁的建议并切实可行者,也奖励银洋100元,并赠毛线5磅。一时,东亚单独举办以及和各地商号联合举办的产品展览会连续不断,东亚的影响远播东南亚。

宋棐卿搞产品的展销有自己特点。他利用模型和图片把毛线从羊毛到成品的生产程序一一介绍给参观者。他还特意从原料、梳毛、毛条、前纺、后纺、染色、整理的各道程序中留出粗劣的样品与质量合格的成品作比照,使参观者对毛线的质量鉴别有直接的对比和了解。他还动员了一些上层社会的名流,到展览会上去介绍毛线纺织的技术和毛样,使参观者兴趣大增,当场购买毛线随即学习编织。

后来,宋棐卿利用基督教青年会的关系,在天津、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多次开办了毛衣编织技术训练班。他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以精美复杂的手工编织技术,沙龙式的讲授环境吸引富裕阶层的妇女参加,以传授使用简易毛衣编织机技术,课堂式的训练吸引贫困市民阶层的妇女参加,使她们能以此收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