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广告高悬客必到:影院广告——女招待

话说津商 作者:宋美云


随着促销方式的新型化、促销手段的多样化,将人作为吸引大众的广告招牌也逐渐在旧时的天津流行起来。

20世纪30年代,女招待之风从北平传入天津。因为当时无声电影逐步走向衰落,新兴的有声电影影片又少,经常是几部片子反复放映,致使天津电影院的上座率普遍不佳,营业一落千丈。于是,就有“肯动脑筋、善于经营”的新明电影院(今人民剧场)率先将女招待作为广告招牌引进到了电影院。

1932年秋,新明影院辞退了全部由男人担任的“三行”,添设了十几名女招待,她们在影院内名为卖茶,但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往来穿梭于观众之间,忽而为观众递茶倒水、送糖果,忽而俯身与观众低头窃语,挑逗、勾引观众,实则与妓院“打茶围”并无二致。影院还在门前立起了一块“内有女子招待”的大字招牌。女招待的消息一经公布,新明影院顿时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竟出现几天后的预售票被一抢而光的现象。人们出于好奇,都争先观看新明影院这道靓丽的风景,相互招呼着:“看女招待去!”为此,新明影院赚了一大笔钱,并用这笔钱先后建起了新中央、新东方和皇后影院。

女招待能招徕观众,为影院创造巨额回报,全市各中小园子纷纷效尤,争着邀聘女招待。各饭店、球房、咖啡馆见女招待可以招徕顾客,丰富服务内容,无不竞相邀聘女招待。一时间,女招待竟成了津城年轻妇女的热门职业。1946年,在社会局登记领有执照的女招待就有上千人,加上一些不在册的“黑”女招待,估计总人数超过2000人。

女招待的年龄多在16至35岁之间,工作时,每人胸前戴着一个银元大小的圆形布地儿徽章,上面绣着各自的排号。这排号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志,是影院以女招待的姿色、服务质量为她们排列的序号,一号是最出色的,二号次之,依此类推。观众可依据女招待的序号,按质论价,确定给付小费的标准。各园子依自己的规模酌定女招待的人数,一般在20人左右。在新明影院,女招待最多时一直排到30多号。

女招待通常被分为三个等级,服务于不同的对象。以影院有20名女招待为例,服务于楼下散座的应该是10号以上的,她们多是年长貌平,从三等妓院“转业”过来的劣等货色。侍奉包厢观众的是4~10号的,多是20来岁的少女,容貌俊俏,只是在行内还未曾出名。1~3号的可就非同小可了,她们不但貌美妙龄,而且还善于左右逢源,长着一张会说话的“俏嘴”,最重要的是服务“全面、周到”,她们专与富人、贵客打交道。在“招待界”,她们久享盛名,是影院的台柱子,关乎着影院经营的成败。所以,园主不但要花“大价”聘请,而且遇事还得对她们忍让三分。

女招待没有工资,以出售茶水杯数与剧场分账,但主要收入还是靠收取观众小费。为了多收取小费,她们就要满足一些特殊观众的特殊要求,所以,多数女招待都会利用影院的黑暗环境,与观众搞一些不正当的勾当。更有一些女招待利用影院勾引观众,散场后到旅馆或转子房(按小时出租专供男女进行皮肉交易的简易客房)进行皮肉交易。

由于女招待善于逢迎观众,所以,有些观众特别是一些轻薄少年极易上钩而终日痴迷于女招待,为了赢得她们的欢心,有的竟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为了多卖茶,多与观众接触,看电影期间,女招待总冷不丁地凑到观众的耳边问:“先生要茶么?”她们虽是柔声细语,但全神贯注的观众有时还是会被吓一跳,特别是那些只想看电影的观众,认为女招待经常影响他们观看,深为反感。有些女招待公然在剧场内与观众搂抱,搞下流活动,观众为争夺一个女招待而大打出手的现象在电影院也是屡见不鲜。一方面由于女招待对观众影响极坏,正派人从此不敢涉足这种场所,影院上座率随之下降;一方面由于一些社会人士以“有伤风化”为由,向官方提出严厉取缔女招待的要求,官方也采取了一些取缔措施。所以,在解放前夕,女招待逐渐退出了电影院。

如今,随着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打造特色经营占领市场,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采用的绝招,但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企业应当坚决摈弃那种不正当的、给人的精神生活造成危害的广告宣传和经营方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