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致富内幕:徽茶香飘四海

话说徽商 作者:李琳琦


以前,俄国人在欧洲散布一种偏见,说什么由商队运来的茶叶比由海上从广州向欧洲进口的要好。因为海上运输会损害茶叶的香味。这些都是诡计。无论商队运来的茶叶,还是由海上从广州输出的茶叶,都是来自同一种灌木,同一些茶场:红茶主要来自福建省,花茶和绿茶主要来自安徽省。海上运输的影响完全取决于包装的时候是否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上面这段话出自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有关清朝中叶安徽茶叶出口的最有力的证据。马克思无意为中国福建和安徽的茶叶做了广告,然又在无意中说明安徽茶叶早已香飘四海了。

徽州是茶叶的故乡。徽州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

“高山云雾出名茶。”徽州处于皖浙赣交界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这里无酷暑和严冬,降水丰富,加之环抱的山峦挡风,密林遮荫,泉水滋润等等,这些自然环境都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天然乐园。

徽州何时开始种茶,文献已难稽考,但至迟在唐代已经大量种植了。唐代,歙州(徽州)的祁门地区已是著名的产茶区,祁门茶“色黄而香”,有点类似今天的黄山毛峰,是一种时尚的茶叶。

宋代徽州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其制茶业已有发展,分有多种名目和等级,其名茶有:早春、英华、耒泉、胜金、紫霞、雀舌等。

明清时期歙县所产绿茶闻名天下,其又有不同制作方法,绿茶佳茗有十几种等级,如珍眉、凤眉、蕊眉、熙春、付熙等。另外,松萝茶、黄山毛峰、老竹大方等不少茶叶名品也被创造出来。

祁门的红茶则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才出现的,由于海外对红茶的需求刺激了徽州人的灵感。当时胡元龙、陈烈清等相继在祁门西南乡创设茶厂,厂名却分别叫“胡日顺”、“陈怡丰”。他们最早引进西方的焙茶技术,招工授以焙制方法,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祁门红茶。

其实茶叶历来是徽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当时就有“茶叶兴衰,实为全郡所系”之说。况且茶叶是当地出口海外的少数特产之一。

明清之际,海内外饮茶风气普及,徽州茶商自然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的活动范围大为扩展,营销规模也达到鼎盛时期。在从事茶叶贸易活动中,徽商多采取茶叶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的“一条龙”经营。

徽州茶商收购茶叶,多往著名的产茶区。其中徽州本土自然是徽商收购茶叶最重要的茶区。一般外来茶商大都有固定的采购对象,因这是商业机密,不大愿意透露。而当地徽州茶商有的是自己种茶、制茶、售茶,有的是专门收购和推销。于是外来茶商所不知的茶区,就成了他们出奇制胜的法宝。

据史书记载,歙县有一种茶叶名为“松萝”,种植面积较小,每年产量不大,况且并不在歙县境内,似乎在歙县以北。外来茶商只听其名,却不知其原产地在何处,加之当地山林茂密,路径难辨,只好兴叹。其实知情人暗暗偷笑,只需再翻过一座山,便能找到“松萝”产地了。不过,徽州茶商收购茶叶,也不局限于徽州一地。江西、四川等地的茶叶交易场所也时常出现他们活跃的身影。

徽州茶商运出本地茶的路线有水路和陆路之分,水路主要是借助新安江、青弋江等水系,辗转大运河北上。也有经新安江东下,经杭州转运至上海,然后经海运北上,抵达津京地区。在这条水路上贩运的徽茶,被称为“京庄”茶,主要是内销茶叶。

徽州茶商从陆路南下,以屯溪为始点,往西南行经休宁、祁门,在倒湖附近进入江西地界;途经浮梁县、景德镇、狮子山等地,抵达江西省南昌府;再由南昌府南行,在梅岭头入广东省界;复经南雄关、韶州府、英德县、清远县、三水县,最终到达广东省城广州。茶叶在广州出口,运销各国,这称之为“洋庄”茶,意指外销茶叶。

“五口通商”之一的上海开埠后,徽州去上海的贩运茶路线就尤为重要,20天左右就可到达。比起原先去广州需两个多月的时间大为减少,因此南下广州的徽州茶商日益减少。

徽商的茶叶销售,大约在道光初年,逐渐形成了“内销”和“外销”两大体系。相比之下,经营外销茶的利润很高。当时徽州茶商把奔赴广州从事对外贸易称为“漂广东”、“发洋财”。徽州地区流传着一句谚语:

做广东茶发财如去河滩拾卵石。

说明经营茶叶对外贸易,获利颇丰而且容易,所以去广东业茶的徽商很多。

如大名鼎鼎的铁路建筑工程师詹天佑,原籍徽州婺源,出生于广东南海县,这与他的祖辈到广东业茶有关。史书记载:詹天佑的曾祖詹万榜于18世纪初到广东业茶,到其祖父詹世鸾时,家中已经积累了巨额资产。同治二年,一群茶商遭遇火灾,不能返乡,詹世鸾“慷慨资助,不下万金”。能够拿出万金资助别人,可见其资本是十分雄厚的。

民国期间,徽州著名的外销茶商吴荣寿在屯溪专制外销茶,先后在屯溪开设18家茶号,年销数千担,最多时年销达二万担,几乎占“屯绿”外销总量之半数。每年雇佣长工300余人、临时工700余人,1918年(民国7年)获纯利10万余两白银,被称为“茶叶大王”。

“五口通商”后,徽州茶商开始大批进军上海,这里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徽州茶商最集中的地方。在沪的徽州茶商有的从事对外贸易,有的从事批发零售,有的两者兼营,大多能够致富。

如清朝末年,黟县胡霭如在上海业茶,其次子胡国华继承父业,主营茶叶,由于经营有方,被誉为徽州驻沪茶界三大名流之一。胡霭如民国初年返乡,在西递村中营建“霭如公祠”。因为西递村富商大贾众多,商人在家乡大兴土木,其建筑规模宏伟,形式新颖,结构精美,时人称为“西递小上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