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徽商精神:爱国御侮,利国利己

话说徽商 作者:李琳琦


俗话说得好:“国泰民安”。只有在国家安定富强的前提下,才会有个人的稳定与发展。徽商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国家的稳定与个人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徽商阮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歙县岩镇有一大姓阮氏,家道殷富,其主人生平持家素以仁义为本。平日若有人家生活出现困难,阮家便慷慨给予支援。日久天长,有些不良人便把阮家的仁义视为愚蠢,于是便以种种借口,借了钱不还,甚至出现到他家借钱还别人的欠款的现象。如此阮家家财日见空虚。

明嘉靖年间,阮家出现了一位杰出少年,他就是阮弼,字良臣。阮弼年轻时就出外经商,后到安徽芜湖从事浆染业,从此事业蓬勃发展。

阮弼继承了祖辈遗德,生平乐善好义,行善无数,对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更是如此。如果有好读书的,阮弼就尽量帮他读书入仕;如果有经商才能的,阮弼就引导他走经商致富之路;如果手下有人经商积累一定经验可以独立经营但仍缺乏资金的,只要他们开口说一声,阮弼便会借钱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独立经营。

对待乡族朋友,阮弼的原则是:若有人犯了过错就给予指导,努力劝他们从善;有困难的极力给予帮助;出现矛盾就努力帮助化解,即使因为经济问题争闹不开的,阮弼往往会自己掏钱给予平息。阮弼正是具有这种与人为善、调忧解忿、助人于急难的古道热肠,所以睦邻关系极好,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不跟他推心置腹、交际无间。

对于小家如此,对于大家——祖国的安危、和平与稳定,阮弼更是如此。

嘉靖年间,沿海一些不法分子勾结倭寇入侵,他们从闽浙登陆,沿长江一路烧杀抢掠,一直入侵到芜湖边境。因为地处内地,所以芜湖虽然是个古城,却没有城池卫护。倭寇逼进,守城的兵将却束手无策,想不出应对办法。

正在这紧急关头,阮弼挺身而出。他召集一些芜湖商人中年轻力壮的子弟,再招揽当地壮丁,两相合并人数达几千人。阮弼把他们集合一起,杀猪宰羊举行誓师仪式。在誓师仪式上,他挥臂高呼:“这些眼前的敌人,我们把它当作是邪恶的贼寇还是凶恶的猛虎?如果是猛虎,我们只要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就会唾手将其擒获;如果他们是远来强贼,我们也不必怕他们,因为他们长途奔波,到这儿已经是筋疲力尽了。他们虽然张狂不可一世,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定能活擒他们,到时,我们定要将他们剁成肉酱,向皇上请功。”群情为之振奋,齐声高呼定要将倭寇剁成肉酱,纷纷表示为保家卫国,誓与倭寇血战到底。

阮弼见军心已被调动起来,于是便不再拖延,立即吩咐布置军民投入到紧张的御防准备工作中去。芜湖守将见阮弼自动组织了民兵协同他们抗敌,自然是大喜过望,顿时精神振奋。于是军民日夜不停修筑工事,准备应战。全城百姓无不斗志昂扬,均抱誓死一战的决心。

不久,倭寇接近芜湖,他们派人察看芜湖情况,看到芜湖军民都已做好作战准备,一切已无懈可击。如果强行进攻,己方必然是死伤惨重。于是倭寇便不敢贸然进犯,他们趁晚上夜深人静悄悄地退兵了。

这样,这次倭寇袭击,其他地方都是损失惨重,倭寇所至之处是一片狼藉,而只有芜湖保持安然无恙。因此,朝廷准备重赏芜湖军民。因为阮弼功劳最大,大家均心悦诚服地推他受首功。然而阮弼却很谦逊,他坚决推辞,说:“保家卫国是我们每个人分内的事,而且全城百姓都出了力,这是大家的功劳。我们这些商人,怎敢单独受此重赏呢?日后,如果倭寇再来侵犯,需我们这些商人出力的话,那么我是第一个出来贡献一份力量的。”爱国为民之心,可以说是溢于言表。

过了几年,倭寇再来侵犯,芜湖又成为他们进攻的目标之一。芜湖地方长官紧急召见阮弼议事。阮弼立马应召。

这次,阮弼提议为长久计,建议修筑芜湖城墙。并且声称自己亲自捐资参加修城。地方长官深表赞同,并委任阮负责修筑城墙的重任。阮弼号召全城商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共同投入修筑城墙的任务中去。于是全城又掀起修筑城墙的高潮。不出几月,城墙完工,真正是铜墙铁壁,易守难攻。这次倭寇进犯依旧是无功而返。芜湖城墙的修成可以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因此官府又要加以表彰,阮弼与上一次一样坚决不受。

其实阮弼心里很清楚,没有大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决不会有小环境的繁荣与发展。保家卫国是每一个国民应尽的职责,这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不过如此一来,阮弼的声名更是远扬。他的生意也是越做越顺。他以芜湖为根据地,又将店号向附近繁华地带、交通要道积极扩展,其分布遍及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等地。当时人们说他做生意不图厚利,质高价平,因而发展迅速。

率商抗倭寇,这是保家为民;生意不图厚利,这是利人利己。保大家存小家,不图小家的厚利只求大家的共同发展,在大家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小家的繁荣,这才是真正的商海中“仁者”姿态。“仁者无疆”,这四字恰如其分地说明了阮弼成功的奥秘所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