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点拨微观经济学(5)

图解微观经济学 作者:黄典波


英国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综合了边际三杰的成果,提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广泛流行于西方。他运用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

马歇尔对微观经济学进行过多次补充。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的以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为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于是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理论。20世纪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是微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展。

这一阶段取得的成就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形成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者行为理论;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建立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

基本材料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年出生于伦敦

教育背景

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

个人经历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任教

学术研究

主要领域:经济学

著名思想:均衡价格论

主要代表作:《经济学原理》

3.形成和发展阶段(均衡研究阶段,1948~196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面临着大战带来的经济萧条与危机,出现了许多为当时的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以往的边际分析法已不能适应新问题的需要,迫使经济学家不得不去开创新的经济分析法。这个时期内,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一般经济均衡研究上,连冯诺伊曼(J.vonNeumann)这样的大数学家也投身进来为它砌上一块基石,研究成果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一般经济均衡的严格理论体系。沃尔德(1933,1934)首次严格分析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而突破性的进展则是由阿罗和德布罗于1954年重建了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因此,沃尔德(1933,1934)、阿罗和德布罗共同建立了一般经济均衡的严格理论体系。

(2)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在1948~1960年间得到了重大发展。多尔夫曼(R.Dorfman)、萨缪尔森和索洛(R.M.Solow)把线性规划、线性一般经济均衡理论和线性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到了顶峰。与此同时,对策论研究也在前进中。卢斯(R.D.Luce)和雷法(H.Raiffa)在纳什(J.F.Nash,1950年)对于n人对策均衡的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动态对策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