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CPI的关系(1)

看不懂的CPI 作者:范言慧


通货膨胀,是一个近两年在互联网上点击率极高的词汇。在很多人的脑海里仍留存着1988年前后发生的通货膨胀、1992~1994年的经济过热以及达到两位数物价上涨的回忆。刚刚告别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通货紧缩,2007年的食品价格上涨又引起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热切关注,而2008年下半年,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人们对通货紧缩是否将来临又充满了担忧。通货膨胀、通货紧缩、CPI,这些词汇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对于通货膨胀,它原来只是指通货(货币量)的膨胀、扩大和过度增长,实际上并不直接针对物价上涨。但现在它早已被人们习惯性地用于指代“物价上涨”,这种指代虽然明了,但却容易使人忽略了造成通货膨胀的货币本质。事实上,物价上涨也意味着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比方说,过去1元钱能买1个苹果,即1个苹果就代表着1元钱的购买力,当发生通货膨胀,苹果的价格上涨,变成了2元钱,那么1元钱的购买力也就变成了半个苹果。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认为它指的是“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而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是这样定义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是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从等同意义上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过程。”

在这两个定义里,萨缪尔森的定义强调“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而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则强调物价上涨的持续性,因此一般人们就将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水平的整体、持续性上涨。这两个定义所强调的共同之处在于物价上涨的趋势性。一般来说,人们并不把只有单一或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看做是通货膨胀,但如果较多的商品价格出现上涨并且引起整体物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就表明出现通货膨胀了。也有人认为,当物价出现部分上涨而其他部分稳定甚至下降时,这并不是通货膨胀,而叫做结构性的物价上涨。这有时恐怕是一些人否认出现通货膨胀的托词。中央银行在对抗通货膨胀(紧缩)时,通常根据物价指数(通常为CPI)是否超过或邻近某一警戒水平来判断。如果要等到所有的物价水平全面上涨才断定真正发生了通货膨胀的话,恐怕就到难以制止的地步了。

通货紧缩则是指在零通货膨胀(物价涨幅为零)水平之下的一种物价持续下降的货币现象。依据萨缪尔森的定义:“总体物价水平的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CPI连续下跌两个季度,即表示出现了通货紧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货紧缩不同于“通胀下降”,“通胀下降”是指在零通货膨胀率之上的物价涨幅下降的过程,比如2008年9月的CPI同比上涨4 6%,而2008年10月我国CPI同比上涨4 0%,10月相对于9月而言是物价涨幅下降了,但并没有发生通货紧缩,只有当物价在零通货膨胀率(物价的变动率为0)发生后仍然继续下降,即物价水平出现了负增长,并且持续两个季度,那么就属于通货紧缩了。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两种经济现象,在CPI增长率这条长长的光谱上,左端对应的是通货紧缩,右端则对应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使货币的实际价值受到破坏,而通货紧缩则会提高货币的实际价值。我们之所以说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是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来判断的。而最常见的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这些现象的物价指数就是CPI。人们一听到CPI,很自然地总会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实际上,CPI只是一种物价指数,它被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的状况,其本身是一个中性的词汇,并无所谓褒贬,如果直接将它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就实在是错怪它了。对于CPI的定义我们在前文中已经交代,这里不再重述。

实际上,CPI只是最常见的用于衡量价格总体变动情况的指标之一。它的商品篮子也只是一个经济体的众多商品中最贴近居民最终消费的一部分,并未涵盖所有商品。除了CPI之外,能够衡量物价变化的指数还有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商品零售物价指数(RPI)、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等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