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突破 作者:马立诚


马立诚的新作《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写得十分生动,读来一气呵成。这本书用大量确凿的史实,记录了中国私营经济最近几十年兴衰、发展的历史,记录了围绕私营经济的理论的演变与突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发展,记录了私营经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

读过此书,对作者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和勤奋、严谨的工作精神,深表敬佩。

我们之所以要发展私营经济,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产权制度和企业制度,或者像有人嘲讽的那样,是什么“万能的”制度。搞私营经济,一定会产生私营经济特有的问题。18—19世纪的政治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伦理学家、小说家、新闻工作者,当然也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大量、充分、深入的分析,不用我们现在重新再做一遍,也不必把认识到这些问题当作什么新发现。

就我来看,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制度。我们要做的,只是在若干种都有问题的制度之间进行比较。看看相比之下,哪一种问题比较少一点,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收入公平分配方面的长远效果更好一点,更可持续一点。然后,要论证通过哪些办法,对一种制度的不良后果进行抑制或校正。比如,在私营经济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要严格法治,要搞宏观调控,要逐步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等等。私营经济的优点,是在与国有经济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是在人类对国有经济的试验过程中(在有的国家可以说是悲壮的试验),被人们再认识的。

过去20多年时间里,我们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反思、分析与论证。马立诚的这部著作,也是他对这种反思与论证的又一贡献。

私营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创造了大量产值和大量就业—非国有经济加在一起创造着中国70%以上的GDP、60%的税收、

80%的出口,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增就业从总量上看都是由非国有企业创造的;更重要的是,私营经济推动了中国混合经济制度的形成,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众所周知,只有国有企业是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的。有的话,也是“软约束”

的市场交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产权关系的缺陷,各种激励和约束机制都是扭曲的,市场交易价格也无法正确地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所谓的市场,也就只能是一个模拟的“假市场”。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把真正的竞争

—在产权硬约束(亏了本是自己的损失而不是国家的、别人的损失)条件下的竞争

—带进了经济活动。这样,交易价格才可能真正成为市场价格,市场机制的方方面面也才能够真正逐步发展起来。

同时,私营经济的发展,也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比如现在的国有企业改革,就可以不仅仅靠外资投入,不仅仅靠经理层持股,还可以引入私营资本进行资产重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现在中国的私营企业普遍比较弱小,只能参与中小国有企业改革。随着私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它们将越来越有能力参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的私营经济经历了艰难曲折,有了一定的发展,现在还处在初期阶段。目前的私营经济,还具有体制转轨时期的许多历史痕迹。比如,它们还很弱小,缺少品牌,创新能力较差。再比如,第一代私营企业家还是集所有者和经理人于一身,在他们之间很难通过资本相互兼并来提高产业集中程度,容易陷入大量小企业恶性竞争的境地。还比如,第一代私营经济,还没有商业周期的经验与教训,对市场波动的风险认识不足,很容易产生过度投资等等。

中国私营经济存在这些缺点,一点也不奇怪。二十多年时间(其实我们多数私营企业是在1992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只有十多年的历史),要是一下子就出现了一个像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强大的私营经济,才叫奇怪,才叫活见了鬼。认识到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点,就可以明白,要克服缺陷,惟一的办法就是让它们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改革各种体制和政策,使我们的体制和政策更有利于私营经济发展。积以时日,依靠中国人的智慧与勤奋,一定能够发展出一个世界一流的、全球化的私营经济!

最后,我真诚希望一切关心中国改革,关心中国私营经济(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的人士,都能读一下这本书。这是历史,也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