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49:私营老板心惶惶(2)

大突破 作者:马立诚


陈毅重申了16个字的工商政策:“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他说:“人民政府愿意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大家有话尽可以对我们谈,我们暂时办不到的也会说明理由。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把生产恢复起来。”

拥有申新系统9个纱厂和12个面粉厂的老板荣毅仁开完会回到家里,对满屋子焦急地等候消息的人说:“明天就开工!”

荣毅仁是上海私营企业界的代表人物。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转引自《新京报》2005年10月28日《荣毅仁传奇谢幕》一文)新中国成立之前,上海及江浙一带“十大资本家”之中,有9家举家迁徙,或出国,或到台湾。荣氏家族其他成员也纷纷离开大陆,独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这一支留下来,与共产党合作。荣毅仁的积极态度,使不少上海私营企业主减少了顾虑,投入到恢复生产之中。

《人民日报》1949年9月4日刊登消息说:“在大力支援上海工业的总目标下,西北、华北、华中的国棉,正大量运沪,维护生产。今年西北的陕棉特别好,产地较往年大,产量也增加了,这对上海的公私营纱厂是个喜讯。”

20日,该报报道说,各产煤地区运往上海的煤正在增加。

21日又报道说,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于8月12日起试办银钱业7日定期存款,以调节短期信用,暂时解决私营银钱业资金困难。25日起更举办短期定期存款,吸收社会资金,同时又开办省际押汇业务,扶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生产运销事业的发展。

当时,全国各种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各地恢复生产、开创新业的消息,形成了一股大潮。上海的私营老板把不安藏到心底,打起精神上了阵。

到了1949年12月2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的饶漱石,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发言,题为《关于华东工作情况的报告》。他说:“1949年8月上海工厂开工率比7月份增加

27%,9月份开工率达七成的工厂比7月份增多1倍。其中,纺织业和机器业恢复最快。”

饶漱石在讲话中,把上海的私营业主叫做“工商业家”。 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