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过渡时期总路线(1)

大突破 作者:马立诚


利用、限制,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利用、限制、改造,则是当时语境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

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区别,政策内涵却大不相同。

过去和现在,有相当多的书籍和文章说,建国以来对私人工商业采取的是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含混的。

实际情况是,自1949年到1952年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是“利用、限制”政策。毛泽东曾经说,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节制资本”的意思。

到1953年,公开地正式地提出并加进了“改造”两个字。

按照当时的理解,“改造”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和消灭资产阶级,这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这是著名理论家廖盖隆在1955年9月出版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第2页所说的话。

直白地说,“改造”就是消灭私有制。

显然,至少从1949年到1952年,并没有实行这样的政策。

先说“利用、限制”。

对私人资本主义既要利用又要限制,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之一。

何为利用?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说,由于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新的共和国成立之后不会没收资本主义私有财产,而且也不禁止

“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发展。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说,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私人资本主义应该获得广大发展的便利。1948年9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对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我们要利用它来发展生产,要努力发展国民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去。

何为限制?毛泽东在1948年10月26日致刘少奇的信中说得很清楚:“就我们的整个经济政策说来,是限制私人资本的,只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才不在限制之列。而‘有益于国计民生’,这就是一条极大的限制,即引导私人资本纳入国计民生的轨道之上。要达到这一点,必须经常和企图脱出这条轨道的私人资本作斗争。而这些私人资本虽然已经纳入这条轨道,他们总是想脱出去的,所以限制的斗争将是经常不断的。”①

毛泽东这些主张,逐渐在全党形成了共识。

至于正式提出“利用和限制”的政策,则是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收录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一文。毛泽东在报告中说:“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在这个时期内,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经济上必要的。但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如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任其泛滥的。它将从几个方面被限制——在活动范围方面,在税收政策方面,在市场价格方面,在劳动条件方面。我们要从各方面,按照各地、各业和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对于私人资本主义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孙中山的节制资本的口号,我们依然必须用和用得着。”

全会根据毛泽东提议,决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之后的经济政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第153页这样记载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对于占现代工业经济第二位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必须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就是说,要利用它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必须限制它的消极方面,将其纳入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轨道。”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亦即“三年恢复时期”,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一切措施,都以此为依据。

但是,在“三反”、“五反”运动之后,事情起了变化。上文已经说过,“三反”、

“五反”运动促使毛泽东等一些中央领导人下决心提前改变对私营经济的政策,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时期,快速进入社会主义。

于光远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一书中说:“运动是相当猛烈的。这次运动表示党对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有了重大的变化,也表示从此以后中国的社会同‘原先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距离拉大了。”①

于光远还说:“在‘三反’、‘五反’运动之前,在中国进行的阶级斗争,是在政治上肃清反革命分子,在军事上肃清土匪和残余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在经济上便是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的财产,由人民政府把他们接收过来,并对这些接收过来的机构进行改造,以及进行土地改革,在农村中解决封建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矛盾。从‘三反’、‘五反’开始,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就提到了主要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1952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起草的一个文件上批判了这个部把民族资产阶级看作是中间阶级,明确提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现在说说“利用、限制、改造”。

“三反”、“五反”之后,1953年夏季,党的最高领导人正式提出了“改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