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公社大刮“共产风”(2)

大突破 作者:马立诚


9月1日,《红旗》全文刊载这份简章,成为全国办公社的样板。北戴河会议诞生了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另一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毛泽东对人民公社信心十足,他说:“共产主义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的途径。”

在毛泽东催动下,不少理论家的脑袋也发起高烧,纷纷对人民公社做出

“深刻”解读,说得天花乱坠。后来在“文革”中成为中央文革小组要员的关锋,在《哲学研究》杂志1958年第5期发表文章《略论人民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他说人民公社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中会发挥关键作用。他甚至预言,在这个过渡时期,国家的固有职能将会消失。关锋的朋友、另一位理论家吴传启在1958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从人民公社看共产主义》一文。他论证说,人民公社将会完成无产阶级专政在过渡时期所要完成的全部社会、政治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消灭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和工农差别,并且废除国家本身。人民公社既是政治组织,也是生产组织,还是生活组织。人民公社是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手段,又是将来共产主义社会单位的胚胎。

今天的青年读者不禁会问,毛泽东为什么如此热衷人民公社?

一是毛泽东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很深。在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就说,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理想,我们要实行。

原来,公社这一名称是从19世纪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借来的,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又是从欧洲中世纪搬来这一名称。在中世纪的欧洲,“公社”是指实行自治的城镇。19世纪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理想社会的基层组织叫做公社。在他们的构想中,公社成员财产公有,取消社会分工,按需领取消费资料。毛泽东青年时代曾深受日本空想社会主义者“新村运动”影响,打算在长沙岳麓山建立具有公社性质的“新村”。他在1919年12月撰写的《学生之工作》一文,详细介绍了建设“新村”的计划。

二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上文说过,毛泽东特别喜欢东汉张鲁。1958年12月7

日,毛泽东读《后汉书·张鲁传》,写下批语说:“现在的人民公社运动,是有我国的历史来源的。”毛泽东称赞张鲁的“神道治病”,说这种“群众性医疗运动,有点像我们人民公社免费医疗的味道”。“道路上饭铺里吃饭不要钱,最有意思,开了我们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张鲁在他统辖的地区不设官吏,靠“祭酒”来治理,则“近乎政社合一,劳武结合,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12月10日,毛泽东将《张鲁传》和他的批语印发给在武汉出席八届六中全会的与会者。

三是战争年代的生活强化了毛泽东这种思考。在战争中创建的农村根据地,长期在敌人的分割包围之中,每个根据地往往工农商学兵俱全,自给自足,被迫采用军事共产主义生活方式。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说:“过去搞军队,没有薪水,上下一致,官兵一致,军民打成一片,成千上万的人调动起来,这种共产主义精神很好。22年的战争都打胜了,为什么建设共产主义不行呢?为什么要搞工资制?人民公社搞起来,就逼着我们逐步废除薪水制。”毛泽东在会上还说,所有制问题解决之后,资产阶级法权制度还存在,如等级制度,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要考虑取消薪水制,恢复供给制。”我们已经相当地破坏了资产阶级法权制度,但还不彻底,要继续搞。不要马上提倡废除工资制度,但是将来要取消。恢复供给制好像是“倒退”,“倒退”就是进步,因为我们进城后后退了,现在要恢复进步。我们要把6亿人民带成共产主义作风。人民公社大协作,自带工具、粮食,工人敲锣打鼓,不要计件工资,这些都是共产主义的萌芽,是对资产阶级法权的破坏。希望大家对这些吹一下,把实际生活中的共产主义道德因素增长的情况吹一下。

另外,战争年代群众运动的成功经验也使毛泽东认为,发展生产力和科技创新,都可以搞群众运动。过去运动中的某些做法如统一调配劳力,无偿调拨生产生活资料,没收地主财产“共产”等等,也可以搬到公社化运动中来。

人民公社强劲的“共产风”,与毛泽东上述思路有密切关系。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二十七部分写道:1958年10月,山东寿张县委作出两年内基本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的规划,山东范县(今属河南省)县委制定了1960年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规划。11月6日,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见到范县的规划,格外惊喜,当即批示:“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诗,似乎也是可行的。时间似太促,只三年。也不要紧,三年完不成,顺延可也。”

薄一波说,这种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指示在农村中引起极度混乱,从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可见一斑。

1958年10月中旬的一天,跑马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11月7日,将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和共产主义开始之时。这比范县可要快了许多,范县要3

年,而跑马乡却不用1个月。这位书记在会上大讲一通共产的美景和共产的好处:所有家庭统统消灭私有财产,不分你的我的,拉平贫富,一切东西都可以共享。

会议开完,大家就上街直奔商店,拿空了商店的东西之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东西。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队种的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挖走。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

当时,农村普遍建立了公共食堂,实行免费吃饭。报纸都说这是把妇女从锅台上解放出来的好办法。《人民日报》说,河南办了32万个公共食堂,解放了600 万个妇女。

还有的公社实行“各取所需”,吃、穿、住、教、医、红白喜事、理发娱乐等等一概免费。当时舆论一致认定,这就是“共产主义的萌芽”。1958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