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割资本主义尾巴(2)

大突破 作者:马立诚


其实,很早就有人对“兴无灭资”不以为然。比如,曾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的温济泽,1958年被补充打成右派。他的罪行之一就是反对“兴无灭资”。在1958年的批判会上,有人质问温济泽:国内大力提倡“兴无灭资”,你温济泽在电台的对外广播中为什么不进行宣传?温济泽回答:“兴无灭资”是对国内进行的教育,你现在革命成功了,可以提倡,但对外怎么能宣传呢?我们的宣传对象中就包括资产阶级,我对人家说我要灭你,人家还愿意听你的节目吗?人家连节目都不听了,你又能宣传什么?宣传给谁听呢?

改革开放之后,党内很多干部经过反思,与习仲勋有相同的看法。《百年潮》杂志2002年第1期发表了原中宣部理论局干部郑文林的文章《废止“兴无灭资”口号的一个佐证》。郑文林说他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给《习仲勋质疑“兴无灭资”》一文提供一个佐证。郑文林回忆说,1980年5月,在中宣部举行的第六次理论座谈会上,绝大多数与会者指出“兴无灭资”是一个“左”的口号,危害甚大,应该废除。会后,我根据领导指示,把会议发言整理成一篇《“兴无灭资”口号最好不提》的文章,刊登在《理论工作简报》增刊第3期,送给上边。

《理论工作简报》增刊第3期这篇文章说:首先,“无”、“资”的概念很不确定。 “无”可以理解成“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思想”。“资”可以理解成“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资本主义文化”、“剥削阶级思想”等等。“灭”就是“消灭”,“你死我活”。“兴无灭资”就是“我”认为是“资”的东西,就要像打苍蝇那样一拍下去加以消灭。因此,这一口号很容易被一些人利用去搞极左。事实上,林彪、“四人帮”就在“文化大革命”中把这一口号变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在中国制造了一场灾难。

就资产阶级思想看,马克思用“改变”,毛主席用“纠正”、“改造”之类的字眼,还说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因为思想是人的大脑的思维功能,不能简单地“消灭”。要“消灭”思想就要消灭大脑,后果可想而知。文革中“灭资”的结果,是许多所谓的“走资派”在肉体上被“消灭”了。

“兴无灭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另一提法,它和张春桥的“全面专政”很难划清界限。当前我国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如果把“兴无灭资”作为思想领域内的长期方针,那就是说,在思想领域内,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不符合我国思想界的实际情况。思想界表现出来的问题,许多是认识问题,学术问题,而不都是“无”和“资”的矛盾。当前全党工作的重点已经转移,党的思想工作的着重点也应转移,不能再把“兴无灭资”作为思想领域的方针了。

当前我国除资产阶级思想外,还有封建思想的影响。光提“灭资”,就没有抓住自己的国情。几十年来,我们对封建阶级的思想没有进行过一次大的批判和清理,因而林彪、“四人帮”能够利用它来搞封建法西斯专政。现在不应再放松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资”,如果是指资本主义文化,那么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如果予以“消灭”,还有什么批判与继承呢?

另外,这个口号还牵涉到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问题。知识分子是文化人,因此多年来“灭资”也就变成了“灭知”,对知识分子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运动。现在知识分子对这一口号仍心有余悸。最近,报刊上重新出现这一口号后,他们就很敏感,议论纷纷,以为又要对他们采取什么措施了。

鉴于有的中央领导同志在一些讲话中肯定了这一口号,有的报刊文章论述了这一口号,社会上议论很多,思想极不统一。建议中央讨论一下这个口号。如果认为这一口号不够科学,以后就不再使用,并应在内部统一全党认识。

郑文林回忆说,这份《理论工作简报》送上去一段时候,到了夏天,新任中宣部副部长兼理论局局长王惠德对我说:“看来咱们反对提‘兴无灭资’的那期《简报》起了作用,小平同志最近和李维汉同志谈话,对‘兴无灭资’口号明确表态,说‘兴无灭资’口号不全面,今后不要再提了,叫和《解放军报》打个招呼。”

小平同志这一指示后来在部里又作了正式传达。从此,“兴无灭资”这一“左” 的口号便在报刊上销声匿迹了。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再次谈了“兴无灭资”口号。

邓小平说:“必须把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工作,同对于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思想和其他腐化思想的批判结合起来。”

“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当然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前些时候有的地方为了进行革命思想的教育,重提‘兴无灭资’的口号。有关文件我是看过的,当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问题。现在看来,这个老口号不够全面,也不很准确。有些同志因为没有充分地调查和分析,把我们现行的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也当作资本主义去批判,这就不对了。”

邓小平洞烛先机,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有些人以“批判资本主义”为名,阻挡改革开放。这既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屡次遇到的令人头痛的问题,也是私营经济成长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困惑。

再来谈谈“割资本主义尾巴”。其实,“割资本主义尾巴”是“兴无灭资”和“斗私批修”落实到操作层面的口号。

胡绳在1994年6月16日、17日的《人民日报》发表长文《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中说,毛泽东认为,人们的任务应该是不断地寻找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东西,并和它们进行斗争。这一想法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祸害。按照这种指导思想,人们就把一切凡不带有公有制和国有制记号的东西,一切形式的个体所有制都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危险事物,把和社会主义观念稍有不合的思想都看成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在农村中割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在党内发现所谓“走资派”,就是这些恶果的表现。毛泽东的这种错误,总结起来说,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