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节:“市场先生”是好友还是损友(4)

趣味经济学100问 作者:黄典波


价值规律表明,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也就是说,价格高于或低于商品价值都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但是,价格不能过分偏离商品的基本价值。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实行市场调节价。因此,一些生产经营者认为自己可以随意确定商品的价格,实际上,他们的定价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相关法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发”作为一项有偿性服务,其定价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基本原则,即价格不能过分远离价值。“1.2万元”的天价理发无疑偏离了“理发”这项服务的基本价值,这明显是商家的消费欺诈行为。由此,“天价理发”已经不是单纯的商品价格定价过高,而是涉嫌犯罪了。

知识链接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指在社会化大生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由各类市场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包括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

“洛阳纸贵”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供需法则

轶闻趣谈

《晋书·文苑·左思传》中记载: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左思。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等到左思成年后,他父亲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候呢。”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

经过长期准备,他写出了一部《三都赋》,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当时人们都认为其水平超过了汉朝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一时间,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经济学聊天室

为什么会出现“洛阳纸贵”呢?因为在京都洛阳,人们“竞相传抄”《三都赋》,以至纸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纸的供给却跟不上需求,这样一来纸的价格才会不断上涨。这便牵涉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供需。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你只需要掌握两件事,一个叫供给,一个叫需求。”什么叫供给和需求?供给指的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这种供给是指有效供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和供应的能力。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指的是消费者想得到某种商品的愿望。需求不是自然和主观的愿望,而是有效的需要,它包括两个条件:消费者有欲望的购买和有能力的购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