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非典”带来的机遇(1)

网商十年:新商业文明序曲 作者:陈亮


在阿里巴巴乃至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慢慢恢复元气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意外,就是2003年的“非典”。

“非典”给企业带来两重困惑:一是“非典”对海内外商务人士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慌,一些企业面临海外订单取消或推迟执行的影响,极大影响了业务;二是在非典的阴影下,各个公司的业务人员都不敢出差,各地展会停办,许多产品的市场推广处于停滞状态。最严峻的是,这场“非典”风暴究竟何时能结束谁都不知道。如果一个企业的销售渠道被阻几个月,其损失将无法估量。

有专家认为,可以从几方面来削弱不利因素的影响:第一,上网做生意;第二,利用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或派驻代表,在国内人员无法流动的情况下,依靠在海外的工作人员来参加相关的展会及交易会;第三,与国际采购商在中国内地的代表及办事处加强联系,通过他们来开拓业务。

上网做生意!这真是点破迷雾。可能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这三条出路中,后两条由于本身实力原因很难做到,而上网做生意应该是这个非常时期最为安全的救市良方,对他们来说,网上贸易在这个时候是最可依赖获得订单的手段。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待在家里上网购物,也使得零售网站的网上订单迅速增加。

“非典”的发生,无意中掀起了电子商务热潮。“非典”爆发以后,网上贸易出现了大幅增长的局面,面对个人和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都热闹非凡。

根据当时《北京娱乐信报》的报道,“非典”期间,易趣网平均每天的交易额近200万元,除84消毒液、口罩、保健药品依然保持稳定的交易量外,PC等IT产品也成为网上交易的热门产品。

来自北京金恒生科技发展公司网站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4月中旬以来,网上订购计算机的消费者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60倍。这无疑与北京现在很多人居家办公、学校放假教师和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学校网页进行沟通,对PC需求陡增,促使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网上订购的方式有关。而有的计算机公司,即便是网上交易,为确保消费者安全,他们在送货及安装调试时,要求员工口罩、手套、脚套全副武装,计算机进门前消毒,严把“非典”关。

与此同时,杀毒软件厂商也一改传统的营销模式,纷纷开发在线杀毒和免费下载杀毒。据瑞星副总裁毛一丁说,瑞星的在线杀毒成绩斐然,于是,瑞星“乘胜追击”推出下载版杀毒,也就是网上下载,按月通过手机短信订购升级,真正由传统的销售向网上销售过渡。

阿里巴巴网站“非典”期间的季度统计数据也可以反映这一动态:

新增会员数比上一季度增长50%。

每日新增商业机会数达到9000~12000万条,比上一年增长3倍。

国际采购商对商业机会的反馈数比上一季度增长一倍。

国际采购商对30种热门中国商品的检索数增长4倍。

中国供应商客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

以下是阿里巴巴平台上两个鲜活的案例,记载在2003年6月的《青年时报》上:慈溪市海兴轴承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轴承的企业,在遭遇“非典”后,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寻找商机、拓展贸易。5月11日,通过电子商务,公司谈妥了一笔300万元的订单。

5月过去还不到10天,以出口为主的温州五洲集团有限公司在网上完成了10多万美元的交易,而在2001年到今年3月的27个月里,集团平均每月在网上的交易仅六七万美元。出现较明显的增长是从刚刚过去的4月份开始的。原杭州市市长茅临生亲眼目睹了“非典”的巨大影响和电子商务的崛起,“非典”期间,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马云,邮件中这样写道,“4月30日,我们在阿里巴巴短短一个小时的调研考察,看到全球的外贸企业通过网络运作,订单像雪片似的飞来。加上其他电子商务企业的调研,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的想法:在 非典 时期,人可以不见面,但生意可以照做,这个媒介就是网络,就是信息化的手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