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荐序(1)

供应链战争 作者:谢勤龙


致谢

谨以本书献给我的母亲和我的母校。在此感谢我的妻子高晓艾,没有她的鼓励和支持,我是无法完成这本书的。

推荐序一

近年来,供应链的理念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反映了我国的产业经济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正在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企业管理层面来看,最先进的理论、方法、软件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进入中国,各种有关供应链的书籍也应有尽有了。这样也带来新的问题,就是让人感到目不暇接,无所适从。谢勤龙先生的新作《供应链战争》就是为读者来梳理这些理论、方法的。我看至少在三个方面,读者将会受益匪浅。

一是用统一的方法论贯穿全书,成为梳理各种概念、方法的主线。这就是"分"与"合"的关系。供应链既强调专业化分工和外包,又强调系统整合和协同优化,如何在实践中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一般来讲,"分"是绝对的,专业分工会永远细分下去;"合"是相对的,总是针对一个特定目标而言的,因此提炼出体现这个目标的绩效指标至为关键。有了总体目标后,"分"就要服从这个总目标,或者说"分"要有利于"合"了。正是有了这样统一的方法论,各章节之间的关系便得以理顺,变得浑然一体了。

二是本书是从实战角度来介绍各种先进管理方法的,内容不仅覆盖了供应链的全流程,甚至还涉及每个环节的各个岗位、工种,并配有大量的成功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胜过市面上许多同类书。这是由于谢勤龙先生长期在企业管理的一线工作,后来又从事了一段企业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所以对企业实际情况的熟悉程度是一般专家学者无法比拟的。

三是本书兼顾了国际接轨和中国国情两个方面的要求。近年来供应链理论基本上都属于"舶来品",包括国内目前流行的各种供应链培训认证体系,也都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这些体系固然有规范、标准、科学的特点,但也难免存在与中国国情脱节的地方,因此创建中国的供应链理论体系势在必行。中国的供应链理论体系应能够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更加符合国情,其中最主要的是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并应吸收中国文化基础上的成功的管理经验。本书无疑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在供应链的实践上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也理应对供应链的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本书对于从事供应链理论和实践的业内人士将大有裨益。

国家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技术协会理事长

戴定一

2009年12月22日

推荐序二

供应链是一个经典并具有活力的话题。纵观现代供应链管理与实践的发展轨迹,体现出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上的延展。在广度上,人们的视野经历了从对于物料的拥有和控制,到对于整个生产环节的优化,到对于整个企业内部所有资源的整合,再到企业间的协调与价值增值的拓宽,显现出了从点--线--面的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到涵盖客户和供应商的企业外部供应链管理的沿革脉络。在深度上,人们的视野从关注发生了什么,到关注为什么发生,再到关注将发生什么,反映了生产和管理力度的精细化状态,以及"粮草先行"与"运筹帷幄"的运作和战略层面上的配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