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供应链管理--企业的生命线(11)

供应链战争 作者:谢勤龙


第二,公用企业的资源没有共享,各分公司、事业部都各自进行客户服务、技术支持、售前、市场活动等,浪费了很多资源。企业应该进行职能整合管理,按照流程来纵向管理。

第三,各地分公司多头管理,强调自身特点和绩效,重复设置采购、研发等部门。强调效率,忽视效益,把两者对立起来。

在组织结构设置中,哪些职能集中,集中到什么程度?哪些分散?这是企业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5.为什么流程再造的结果经常遭遇失败

很多企业迫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开始艰难地组织流程改革。很多企业从此走上了不归路,很多企业管理者在开疆扩土中能征善战,但在内部的改革中却被排挤掉了。

改革是为了迎接外部竞争而进行的内部利益的大调整。大家都了解流程再造的必要性,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大多数领导和高级经理层都希望调整的是别人的利益,而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改革因此也经常是多方矛盾调和的过程。如果不能调和诸多矛盾,组织和流程的改革通常就是失败的。

美国《哈佛商业周刊》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在《财富》1000强中进行了显著商业变革的企业中,80%的企业改革都是失败的,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企业文化的变革,就不要进行商业流程再造。

而企业文化的改变并非那么容易。谁倡导形成的企业文化,改革就要从谁开始。一般私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大部分是由老板主导形成的,老板的喜好、价值观成了公司文化的风向标。因此一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老板是不会主导变革的。但等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恐怕真的就晚了。因为变革不是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是需要时间的。企业变革的紧迫性必须是发动变革的人首先意识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外企的文化除了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之外,更多的是由中层经理形成的。这些经理们是公司主要流程的形成、执行和监督的主要责任人,通常称之为流程的主人。

改革不是口号式、急风暴雨式、运动式的,而是循序渐进式、逐步提高式、精益求精式、自下而上的。改革不仅应该是领袖高瞻远瞩地指明方向和润物细无声的讲解,而且是经理们心领神会、按部就班地展开的行动计划、系统保证、流程固化等一系列的措施。只有这样,这种改革才能有结果,而非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

6.为什么"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

业内传说柳传志有一句名言:"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很多企业认为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可以使企业的管理上一个台阶,与国际接轨,实现信息化和全流程的监控,因此不惜重金,但往往效果不佳。很多企业在使用ERP后没有获得任何效果,有的企业甚至真的在用了ERP后倒闭了。

中国企业ERP成功率不高,国外企业也一样。据2003年一篇报道称:"雀巢美国分公司实施ERP系统异常艰难,没完没了的项目实施,超过员工的忍耐度,引起广泛的抱怨和愤怒。公司士气低落,员工流动率一度达到77%。广州标致前后花费2000万法郎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最后MRPII中十几个功能模块,只有一个库存管理模块被真正启动。几年后,广州标致改朝换代退出了市场,虽不能完全归咎于信息化失败,但也不能说毫无关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