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供应链组织设置中的"推"、"拉"布局(10)

供应链战争 作者:谢勤龙


(2)专业化的厂商寿命长。

前几年汽车业吸引了众多的中国企业加入竞争,如春兰电子、奥克斯等都做过汽车,就连三九集团这样的制药集团都曾经推出了"三九汽车"。但最终这些都成为多元化失败的注脚。

中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迅速。尤其是近十年来,很多民族企业的精英成功地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的奇迹,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发展,10年内销售额翻了10倍的企业比比皆是。如海尔、格力、美的、联想、华为、汇源果汁、娃哈哈等企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世界声望。

这些企业的成功,无一例外都走了专业化的道路。它们专精于家用电器、空调、电脑、通信设备、果汁、饮料等某一领域的产品,是各自领域中当仁不让的专家,并且由于长期从事专门领域的研究,集聚了大量的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企业发展非常成熟,在客户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有的企业甚至有比较高的美誉度和细分市场中5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本领域的产品专家。

以格力空调为例,自1991年至今,18年来格力只生产空调--家用空调和商用空调,是一家专业化的电器制造商。每年空调销售量在1500万台,约占到全国空调销售量的22%。在图2-5的左上角的区域,为专家级企业。专家级企业竞争广大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其独门秘籍是降低成本和不断研发推出新品。而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专家级企业的对手也不断升级。面对不断加剧的竞争,企业唯有控制自身的内部制造成本和外部采购成本,才能在价格战中获胜。这个强竞争的区域,因为客户价格敏感,选择面大,很难培养起长期的客户忠诚度,很少能积累下百年老店的知名品牌,但积累了长期的降低成本的经验,生存应该不成问题。

图2-5竞争图示台资企业中,生产电子消费产品的厂商非常多,但大多构成上下游的关系,并不构成完全竞争。它们大都做OEM(Original Equipement Manufancture,俗称代工)、ODM(Original Dsign Manufancture,俗称贴牌)、部件、器件、加工、芯片设计、整机制造,完全的自主品牌并不多。一家亚洲最大的电缆厂专门生产由铜线、铝线拉丝缠绕加外表皮而成的线缆,比如电器用的电源线、弱电设备的电话线、上网用的网线等,几乎做所有的线状的东西。这家企业几乎为全球所有的超五类双绞线的线缆品牌做OEM,虽然也有自己的品牌,但不是很知名,推销也不是很卖力,但企业确实赢利能力很强。

低层次的重复制造只有死路一条。企业应该尽快投入科研力量,将产品升级换代,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长盛不衰。

(3)多元化的企业鲜有成功者。

中国制造是中国成功崛起的主力军,使改革开放后企业焕发了巨大活力和发展的动力。中国制造充分利用了人工成本低、学习速度快的优点,迅速通过此种优势带来的成本优势,换来了大量的设备;又通过引进吸收这些设备,换来了巨大的产能,带来了制造规模下的制造成本优势。这两种成本优势,使得中国企业迅速攻城拔寨,无往不利。

专业化优势换来了企业的成本优势,带来了企业规模的迅速增长,而这种增长吸引了无数憧憬发展前景的中国企业家。但中国从事的制造往往是低技术含量的、经济增加值最低的、利润微薄的苦差事,是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目前,国际买家开始寻找越南、印度等人工成本更加低廉的加工基地,而中国南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数以千计的人去楼空的工厂和空荡荡的出口加工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