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商务沟通概论(第一节)

商务沟通(第2版) 作者:黄漫宇


学习目的:1.了解沟通的目标与类型

2.熟悉沟通过程以及了解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

3.理解商务沟通的管理职能

4.熟练掌握情境分析法在商务沟通中的应用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我们现在来看一看他一天的工作。

早晨8:00他来到了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处理、收发邮件。

8:30小王开始批阅秘书送过来的一些文件,然后开始撰写年度工作报告的提纲。

9:30小王浏览了那份地区经理提交的关于改变某项工作流程的备忘录,于是他做好了心理准备,要为这件事召开一次会议。

按照约定,小王在10:00就新招聘员工的相关事宜听取了人力资源部经理小李的汇报。

11:00小王亲自去机场迎接来自俄罗斯的客户,并与其共进午餐。

下午1:30小王引导俄罗斯客商去公司参观,并就进一步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

下午3:30小王接受了来自《商务时报》记者的采访。

下午4:30小王就与俄罗斯合作事宜召集各部门经理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

尽管这只是纯粹假想的一天中的情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你一定会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上述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称之为一种沟通。

国外有的学者曾经将管理人员的工作定义为:收集传递信息+企业决策+增进团结。这一系列工作内容源自于沟通。美国相关机构曾经对25名优秀的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有76%的工作时间是用于非正式接触的。在现代信息社会,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处理能力已经成为决定其职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1.1沟通的目标与类型

1.1.1 沟通的含义

沟通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沟通却是万万不能的。

沟通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词。对于什么是沟通,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统计结果表明,沟通的定义竟有一百多种。

在英文中,“沟通”(Communication)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词根common, common这个词的含义是共有、共同的意思。综合分析沟通的一百多种定义,大致有两种观点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是说服派的观点,即强调信息的单向传播和送达。比如西盟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每一成员,将其所决定的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另一种是共享派的观点,即认为沟通是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强调信息传递的双向性。

本书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特别是从领导工作职能特性的要求出发,将沟通定义为:

沟通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借助某种载体和渠道将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1.1.2 沟通的目标

按照共享派来理解沟通的含义,不难得出沟通目标的四个层次:

1.沟通首先是实现信息被对方接收

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如果信息和想法没有被传递到,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也就是说,说话者没有听众或写作者没有读者都不能构成沟通。

2.信息不仅是被传递到,还要被充分理解

要使沟通成功,信息不仅需要被传递,还需要被理解。如果一个不懂英文的人阅读英文原版小说,那么他(她)所从事的活动就无法称之为沟通。沟通是意义上的传递和理解。有效的沟通,应该是信息经过传递后,接收者感知到的信息应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观念或一项信息并不能像有形物品一样由发送者传送给接受者。在沟通过程中,所有传递于沟通者之间的,只是一些符号,而不是信息本身。语言、身体动作、表情等都是一种符号。传送者首先要把传递的信息“翻译”成符号,而接受者则进行相反的“翻译过程”。由于每个人“信息——符号储存系统”各不相同,对同一符号(例如身体语言)常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例如,在我国,人们把大拇指伸出来时,表示赞赏对方;而在意大利等国家则表示数字“一“。如果人们在交往中忽视了不同成员之间“信息——符号储存系统”的差异,自认为自己的词汇、动作等符号能被对方还原成自己欲表达的信息,则会导致不少的沟通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