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倾听(第七节)

商务沟通(第2版) 作者:黄漫宇


3.积极投入。

(1)进入集中精力的精神状态

随时提醒自己交谈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听话时应保持与谈话者的眼神接触,但对时间长短应适当把握,如果没有语言上的呼应,只是长时间盯着对方,那会使双方都感到局促不安。另外要努力维持大脑的警觉,保持身体警觉则有助于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专心地倾听不仅要求健康的体质,而且要使躯干、四肢和头处于适当的位置,比如有的人习惯把头稍偏一点有助于集中精神。全神贯注,意味着不仅用耳朵,而且用整个身体去听对方说话。

(2)采取开放式姿势

人的身体姿势会暗示出他对谈话的态度。自然开放性的姿态,代表着接受、容纳、兴趣与信任。根据达尔文的观察,交叉双臂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姿势之一,一般表现出优雅富于感染力,使人自信十足。但这常常自然地转变为防卫姿势,当倾听意见的人采取此势,大多是持保留的态度。既然开放式姿态可以传达出接纳、信任与尊重的信息,而“倾听”的本意是“向前倾着听”,也就是说,向前倾的姿势是集中注意力、愿意听倾诉的表现。所以二者是相容的。交叉双臂跷起二郎腿也许是很舒服的姿势,但往往让人感觉这是种封闭性的姿势,容易让人误以为不耐烦、抗拒或高傲。

开放式态度还意味着控制自身偏见和情绪,克服心理定势,在开始谈话前培养自己对对方的感受和意见感兴趣,做好准备积极适应对方的思路,去理解对方的话,并给予及时的回应。

倾听应是热诚的,不可抱着冷漠的优越感或批判的态度听人说话。热诚的倾听与口头敷衍有很大区别。“没必要那么担心,事情会好起来的”之类的话于事无益,甚至会使对方产生挫折感:原来自己的担心是没价值的。热诚的倾听则给人更多的关怀与启迪,并在必要时给予鼓励。

(3)采取开放的兴趣观与心态

“如果他们讲得没有兴趣,他们就不能指望我听!”这是在讲座或讲话之后常常听到的话。记住——听者同样有责任。要从中寻找可能与你、与你的工作、与你的兴趣有关的信息。任何信息都可能是有关的。要提出下面这样的问题:我可以利用他们说的哪些话?我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土气、提高效率、了解有关自己或他人的事?

你要对讲话者表示出兴趣,毕竟没有人想对空墙讲话。把你放在讲话者的地位,想想你会感觉怎样。

开放的心态是指要意识到自己的成见,或者意识到你会将不符合自己思想观念的信息加以调整。对于与你的信念、态度、想法和价值观相矛盾的信息不要觉得是威胁、侮辱或者有抵触。

开放的心态也意味着尽量不要注意讲话者的外表和举止。不要因为你不喜欢他们的外观就排斥他们的想法。如果你清楚自己的成见,你就更可能注意这点和加以控制。

永远不要过早地对讲话者的人格、主要观点和你自己的反应下结论。你可能会出错,并且如果你过快地作出决定,你会错过听到真理的每一个机会。换句话说,慢作评论。

(4)明确倾听目的

你对你要倾听的目的越明确,就越能够掌握它。事先为谈话进行大量的准备,这样可以促使我们对谈话可能的问题或意外有个解决的思路;同时可以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你的记忆将会更加深刻,感受更加丰富。这就是目的越明确,效果越显著。

总而言之,积极投入就是要贯穿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处在倾听或者说是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也不能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光用耳朵不行,还要用心去理解;光理解还不行,还要作出各种反应,以合乎礼仪,调节谈话内容和洽谈气氛,促进谈话顺利进行。

4.多加理解

(1)全面倾听,建立理解的基础

全面倾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听取讲话的内容,注意语调和重音,注意语速的变化。只有三者结合才能完整领会说话者的意愿和情绪。

(2)全面关注,提高理解的效率

首先注意听清全部信息,不要听到一半就心不在焉,更不要匆忙下结论。很多单独无法理解的词句放到整体语境当中就容易领会了,而且听对方说完也是礼貌和尊重的表现。

其次注意整理出一些关键点和细节,并时时加以回顾。提一些问题,比如“它们都意义清楚吗?”“这些观点有事实依据吗?”如果有疑点,应听完以后提问。

此外也要听出对方的感情色彩。言语本身可能带有不同色彩,只有深刻体会到说者的潜在感情色彩,才能完全领悟其语之含意。全面倾听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听取讲话的内容;

?听取语调和重音;

?注意语速的变化。

三者结合,才能完整领会说话者的意愿和情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