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W. E. B. 杜波依斯与查理·卓别林(5)

偶遇:欧美作家与艺术家的多维私交 作者:(美)瑞切尔·科恩


谈话时遮遮掩掩,这是导致卓别林后期电影表现不佳的部分原因,也是影响他撰写自传的部分原因,他的自传是在电影《一个国王在纽约》惨淡收场之后开始动笔的。卓别林在瑞士的邻居杜鲁门·卡波特看过他的自传手稿后非常失望,说:"我开始读这部自传,但是作品让我伤心。我希望卓别林能写出一部伟大的自传。"然而,"这本书所写的却是一个贫寒的英国少年,一个永远也无法成为王室成员的英国少年。因此,我用铅笔对其做了修改。改后,我把手稿还给他。"他们开始讨论这部稿子,而"卓别林把我轰了出来,他怒气冲冲地向我吼道:"你他妈的从这儿滚出去。""所以,杜波依斯不是唯一想念那个沉默自信的流浪汉之人。

1962年,杜波依斯在瑞士见到卓别林时,情形也许是这样的:查理·卓别林一觉醒来,感觉身上有汗,心烦意乱,努力想要记起当天他必须去做哪些事情。其实,没有什么很复杂的事情,早上,夫人乌娜·奥尼尔·卓别林(Oona O"Neill Chaplin)会带上孩子们出去,可能是去购物;下午,杜波依斯夫妇会过来拜访,杜波依斯昨天在电话里谈起此事时显得心情很愉快。当然,他们来做客是理所应当的,而且,保罗·罗宾逊也来信说过想要过来拜访,但是,卓别林觉得自己不大愿意接待访客,因为,他不喜欢与人谈论美国和他们被迫离开美国这类事情。卓别林起了床,仔细地漱洗一遍,小心地穿好衣服,用了早餐。接近中午时,乌娜带着孩子们回来了。全家人一起吃了午餐,然后,卓别林跟着乌娜进了屋,看她换装。他觉得,瑞士的环境有益于她的肌肤。卓别林一边沉思,一边不由地摸了摸自己的脸。他们已经结婚19年了,现在丈夫73岁,妻子37岁,这一年,乌娜生下了他们的第八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她父亲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 比卓别林大一岁,9年前去世了。卓别林夫妇二人极少谈及奥尼尔,尽管那天换装时,她也许一直想着保罗·罗宾逊的名字与自己父亲在作品《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All God"s Chillun Got Wings)中塑造的人物同名。卓别林站在乌娜身后,吻了一下她的后颈,把手伸进她的宽松长袍里抚弄了一下她的乳房,然后从那个房间里走了出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