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译序/和梭罗一起采野果(6)

野果 作者:(美)亨利·大卫·梭罗


一开始我并不情愿译这本书,除了深知自己学识根基差,译不好大师的著作会有负疚感,还怕文字太多理性、太多引经据典而译得费神,所以很坚决地拒绝,甚至向编辑表示连看都不愿意看。最后转了个圈这本书又到我手上,只好硬着头皮做,不料这反倒成为这么多年来唯一一本译得很快乐的书。作者的热情和叙事的朴素感染了我,借翻译此书,不仅有机会再读大师,更重要的是被作者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敏感而感动、启发。这本书的翻译随春天来临开始,译稿和春天的脚步一起走,在翻译中我常常会心而笑,不被作者感染还真难。前面说到不同的人读这本书会有不同收获,而我就好像一直和梭罗一起在湿地、山间、树林走游,顶着烈日或冷雨,兴冲冲地采摘野果,装进衣服口袋或帽子里,乐在其中。

这本书还有助于读者更理解梭罗。大多数人因为《瓦尔登湖》知道梭罗,加之了解他与先验主义哲学家爱默生的师生兼好友关系,容易误读梭罗,以为他是个隐士,抬头只看星空,低头只看湖水,平视眼里只有瓦尔登树林。这一来反而忽略了《瓦尔登湖》记录的是如何更好观察分析研究了从自然界里得来的音讯、阅历和经验,从而探索人生,思考人生,批判人生,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用更积极的方式展开人生,超越人生。这种忽略和误解,还使我们往往把他在瓦尔登的生活当成世外桃源生活,逃避压力的样本,还觉得他讲得再好,也很难效仿(如果不是友人爱默生买下那块地让他去盖房居住,他本人也很难身体力行),所以更自惭形秽。《野果》能让我们更明白他多么热爱生命,而他的学养、天赋和明达又使他在热情拥抱欣赏自然时能深刻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可以会意到:每个人心中有盏灯,如果愿意点亮,就能有从平凡生活中获取更多喜悦,也会有更多经验,生命于是得以扩展。

我们中大多数人不专门研究历史、不穷其一生思考哲学、不能理解有机化学和二氧化碳、臭氧,也许还缺乏精英们那种批判反思意识,不能明确意识到梭罗也对工业化和后现代文明作了多么富于远见的批判,但这不妨碍我们享受梭罗的思想成果,仍能从这本书里读到生命、生活和自然,分享作者在自然里的喜悦和充实,唤醒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恩。读一本好书犹如行一段美妙旅程,旅行结束后,虽然你的空间看起来还是那样,但微妙的变化却从而产生,你的思考和行动也多少会有些变化。读这本书也有如走上一段旅程,不会有波澜壮阔、惊险曲折,却会令人回味,还会有无数小小乐趣和收获,因为我们的导游和同伴是梭罗。这本书里的梭罗与《瓦尔登湖》的哲人相比,更像个可亲可爱的游伴和植物学老师,听他娓娓道来,觉得身边一切草木这样可爱和谐宝贵,原来生命就是这样相互依赖、相互扶持。这本《野果》除了读着轻松,想实践也不难。带上这本书同行,它还可以成为途中野果词典或指南。除了出版时有Abigale Rorer 的精美细致插图,梭罗自己行文中也插绘了许多,很有趣也很有有助于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