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层层相叠的杀机(6)

灰之迷宫 作者:(日)岛田庄司


那么,这次的案件和七年前的案件惊人地相似,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缘由呢?吉敷考虑要调查一下昭和五十五年的那起案件。

但是,如果把这次的案件看作流浪汉男子对佐佐木的复仇,那么仍存在很多疑问。首先,如果流浪汉是看到佐佐木上车后才产生了纵火的念头,他能这么容易找到汽油吗?

此外,如果这是针对佐佐木的复仇,佐佐木逃跑时,犯人完全可以对着他的后背泼汽油啊!把装有儿子考试文具的包烧掉,又有什么用呢?

不管怎样,吉敷考虑还是先调查一下七年前夏天发生的那起案件。

2

一经调查,吉敷发现七年前的案件和这次的案件一样,包含着这样那样的疑点。

犯人丸山博文(当时三十八岁)和现在的“深川街头杀人犯”川俣军司一样,被判无期徒刑,现在处在服刑期中。但是从案件发生到昭和五十五年夏天案件侦破,这之间的过程尚有很多不明之处。

当晚逮住犯人的是在案发现场附近的福崎久司(化名。当时二十八岁)和他的一个朋友。但是他们并不是直接目击者,没有亲眼看到丸山纵火。当时旁边一个叫谷川文吾(化名。土木建筑职业,当时三十五岁)的人指着丸山叫道“他是犯人”,福崎两人只不过是追上去捉住了丸山。福崎说,那时候谷川并没有和他们一起追犯人,而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马路上吃饭团。

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谷川解释说因为当时忙着灭火,所以没有去追犯人。但福崎说,谷川即使在记者见面会时也是压低帽子,躲避人们的目光。

此外,丸山在作案后的逃跑路线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一般来说,应该跑去新宿西口或混入地下街的人群,这样逃跑的概率比较高,但犯人却故意穿过马路,往行人稀少的安田生命大楼方向走去,最后居然在地下街的入口处蹲了下来。

案件相关物证也很匮乏。作案用的塑料桶上没有检测出指纹,只有目击者的证言和犯人的供词。

而这个供词可以说没有什么说服力。丸山在八月二十二日就交代了犯罪事实,但直到九月六日才交代了犯罪动机。而且所谓动机也只是很通俗、很形式化的说辞--“世上的人都觉得生活很幸福,我就想做件让他们吃惊、让他们感到不幸的事。”这自然让人怀疑丸山是在调查队的引导下才这么交代的。

案发后警察在现场竖起标牌,以征集目击者。这说明警察也觉得现有的目击者证言缺乏说服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