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我写马科斯·卡拉多斯的灵感(2)

盲侦探卡拉多斯 作者:(英)欧内斯特·布拉玛


事实上,音乐在某种形式上很自然地成了盲人的避风港。在盲人之中,有好些将音乐当成了自己的职业,约翰·斯坦利是其中声名最为显赫的一位。他出生于一七一三年,两岁时丧失了视力,但不是疾病所致。十一岁的时候,他成了万圣节布莱德街的风琴手;十三岁的时候他从许多候选人当中被选中在霍尔本的圣安德鲁斯日担任类似职务。八年以后,皇家内殿协会的议员们选他为风琴手之一。下面的一段话由斯坦利的一位学生所写:“正如在已经终止的圣安德鲁日的教堂或内殿一样,人们在教堂的圣坛看到四十或五十个风琴手等待他最后的风琴独奏,这种景象并不令人惊奇。在这些地方,我甚至经常见到亨德尔②在场。

②格奥尔格·弗雷德里希·亨德尔(685—759),巴洛克音乐的作曲家,出生于德国,后来定居并入籍英国,他的名字亦按英语的习惯改为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

简而言之,必须承认他的现场风琴演奏是不可模仿的,而他在作曲方面也是很优异的。我是他的学生,我记得第一年师从他的时候,他偶尔也玩撞球(纯粹出于娱乐)、密西西比音乐、圆盘游戏和九柱游戏。他在玩这些游戏时,经常击败对手。为避免冗长,我长话短说,他教过我在这个城市最复杂难缠的道路——西敏寺旁的狭窄街道以及我以前从未去过的乡村——骑马和步行的方法。他能在小提琴上准确无误地拉奏科莱利①和坚米阿尼的十二乐章独奏曲。他有一只耳朵非常敏锐,只要听到人说话,他就能过耳不忘,我多次见证过。一七七九年四月,我和他去帕玛街参加现已故的贝耶斯博士的拍卖会,我们碰到了一位二十年前曾在牙买加生活过的绅士。这位绅士以装腔作势的口吻问道:‘你好吗,斯坦利先生?’他怔了一怔,说:‘上帝保佑,史密斯先生,你来英格兰多久了?’假如他旁边坐着二十个人,在他们没有事先向他说明情况的时候,他会按顺序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骑马是他最为热衷的运动之一。在人生的暮年,他住在狩猎森林②。为了带朋友们兜风,他经常带他们走最舒适的路,并向他们指出最好的风景所在。”

值得指出的是,前面所介绍的全部盲人,都是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失明的。一般而言,这成了他们战胜病魔获得杰出成就的必要条件。无论如何,在威尔逊提供的数据中,在二十六个盲人的传记中,其中只有六位在成年阶段失明,而这其中的几位——例如弥尔顿③和欧拉④——之所以包含之内,纯粹由于他们的杰出成就而不是因为他们作为盲人而让世界瞩目。甚至,就算是胡伯⑤也必须归入这一个类别中,因为他对蜜蜂所作的非凡研究(正是他解开了蜂后的空中“交配战”的谜案)似乎是完全通过他妻子和儿子及一位受过训练的随从的眼睛的辅助观察而完成的,而不是依赖于其他感官的补偿而获得的。在这二十个年轻的受害人中,他们失明的原因有十四种,在这十四种原因中,不少于十种是由于各种瘟疫而造成的。

①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②英格兰东南原皇家狩猎区,位于伦敦东北。现为一公园。

③英国诗人及学者,以其史诗《失乐园》闻名于世。

④瑞士数学家,以其对微积分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复数、对数、三角函数和月球运动等理论而闻名于世。

⑤瑞士盲人博物学家,著有《蜜蜂之新观察》。

相对于失明人在总体上具有的年轻特质,休斯·詹姆斯博士是一个例外。他于一七七一年出生于圣比斯,在三十五岁完全失明之前,他就已经体验了几年假性失明的滋味。他没理会这个问题,一直从事内科医师的工作,“甚至不断取得成功。”如果说詹姆斯博士在此不利条件下获得的成就没有前面所述的盲人显赫的话,那么,他的非凡之处在于——在人生的成熟阶段,他成功地适应了自己的新生活。他在四十五岁的时候过世,死前仍在工作。事实上,他是受到邻近病床上的贫穷病人的感染罹患疾病而致死。

不过说到失明之后的能力、才智和行为,任何时代任何其他国家的盲人,都不可能比得上约翰·麦特卡夫——“纳尔斯伯勒的盲杰克”——所创造的纪录。他在六岁时由于感染瘟疫而失去了视力,九岁时便可以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愉快地生活,十四岁的时候,他宣称决心不顾此后的病痛折磨,在各方面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事实上,在他勇敢地下定决心之后,有次他在别人的果园偷摘果子被人追逐而逃跑,结果掉进了一个布满砂砾层的深坑,受了重伤。不过幸运的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自立。二十岁时,他作为拳击手获得声誉。

麦特卡夫的行为花样百出,不胜枚举。少年时代,他是老练的游泳好手、潜水员和骑士,并且,他擅长在乡村运动会上表现一番。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就参与寻找两个淹死在当地小河中的男人遗体的活动,并且潜到深不可测的河底探查情况。他成功地发现了其中一人的遗体。他经常骑马带着猎犬打猎,在一些比赛中取胜。当时他野心勃勃,要成为一位职业赛马骑师。

他同时是一位擅长玩下赌注的扑克牌的好手,专业的小提琴演奏者,还是斗鸡训练师。观其一生,他天性乐观,甚至喜欢恶作剧。二十一岁,他精力充沛,身高六英尺六英寸,口才和他的手脚一样了得。翌年,他获悉他的情人在父母授意下,嫁给了自己的情敌。在结婚前夜,麦克卡夫带她私奔,并于第三天和她成婚。他从安家的纳尔斯伯勒到了伦敦,后来又返回,在回程时以脚力战胜了四轮大马车。

四十五岁的时候,他为国王招募新兵,两天内就招募了一百四十位。他打头率队向纽卡斯尔前进,在那儿被选拔进普尔特尼军团。麦特卡夫和战友一起参加了福克兰群岛战役,还参加了在卡伦顿的另一次战役。

卡伦顿战役后,他回到了纳尔斯伯勒,成了贩马人、棉花和精纺毛织物商人和走私者。很快,他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和军队签约的工作,随后开始经营往返于约克郡和纳尔斯伯勒之间的公共马车——在夏冬两季他一个人独自驾车。

四处漂泊和驾驭马车的工作使他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熟悉了两旁的道路和土地。一七六五年,当他四十八岁的时候,他开始了真正的事业——从事道路建设。没有必要再置疑他这时期的事业发展情况——在接下来的二十七年里,他修筑了超过一百八十英里的道路,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这些道路大多数位于条件非常艰苦的乡村,其中的一些地方,按照当时的条件,其实是不具备修筑条件的,然而所有的道路都修得很好。他的计划事先并没有给当局留下好印象。对于这种情况,麦特卡夫有一个通情达理的提议——“让我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筑路,道路修好后,如果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我会将它毁掉,不收额外费用,按你的方式来筑。”他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完成了所有的道路工程。对于这事,认识他的布尔博士写道:“在一位职员的帮助下,我多次碰到这个人在检查道路,爬上陡峭而崎岖不平的高山,探测山谷以及调查疆界、结构和状况,以便以最好的方式进行设计……他一如既往地独自一个人埋头苦干。”

约翰·麦特卡夫享年九十四岁,一生成就堪称辉煌,并留下了九十个了不起的子孙。

在威尔逊的书里,很容易找出更多合适的例子,但列举其数量并不是我们的目的。他的《盲人轶事》事实上也不能加以利用,尽管人们不可能不提起两桩有趣的个案,即盲人对马的感知。第一个例子中,由于马停止走路而引起了盲人的怀疑,“这意味着它脚下出现了特别的和非同寻常的危险状况。”另一个例子是盲人完全凭借自己的触觉,“发现马的一只眼比另一只眼冰凉。”这两桩轶事是阿贝克隆比博士所写的。斯科特在一则名为《山顶上的佩维利》的笔记中,记录了一件类似的逸事。它说的是盲人机灵地只凭一只手触摸马的眼睛,从而发现了它眼睛的瑕疵;同时以另一手摸了摸马的心脏部位,得出它的心跳没有加快的结论。

关于盲人的能力,有一点常常引起争议——即辨色的能力。即使机灵如尼古拉斯·桑德森,也提到自己不但对色彩完全没有感觉,而且也曾经说过“辨色能力只能假定为(盲人)不可能之事。”曾经编辑过海伦·凯勒①小姐的书《我的故事》的J.A.迈西先生,作了这样大胆的论断:“没有盲

①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