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纽约的兴衰(12)

先上讣告后上天堂 作者:(美)玛里琳·约翰逊


事实证明,阿奎妮塔并非影片中所呈现的那种南美肉弹。尽管如此,半红不红的影坛生涯仍旧影响着她的退休生活: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家乡,她又成了个大家看了眼熟的名人。多年来,她一直在当地电视台为一家汽车商打广告,还为本地慈善活动宣传募捐。她说,她的名字的意思是“燃烧的火和深深的水”。

斯蒂芬没打算报道每位去世的大人物,相反,他每天只在一份讣告上下足功夫,版面的其他部分则用转载讣告填充,它们来自《每日电讯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或者摘抄自电讯稿。但有些大人物他还是很想报道的,比如阿瑟?米勒,可惜他死得太晚,错过了周五的报纸,要上周一的报纸却又太早。倒是可以写写这次悼念仪式,借此赶一笔。

说到悼念仪式,纽约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娱乐方式吗?这种活动是公开的,欢迎大家参加。《时报》讣闻版发了一则通告,告诉你什么时候开门,谁会发表讲话或者登台表演,以此向这位剧作家表达敬意,为他拉下一生的大幕。会有你听说过的名人出场,讲述你从未听说过的故事。和讣告一样,悼念仪式也是情感密集的园地,混杂着泪水和笑声。它是终极形式的剧场体验,怀念某个让人难以忘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把所有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更别说这种场合的演出是多么珍贵:音效绝佳,职业钢琴家现场出演,投射在大屏幕上的照片效果一流,特别剪辑的短片堪与奥斯卡颁奖礼上的媲美,不时还会有埃斯特尔?帕森斯 这样的人上台朗诵一段台词。座位怎么样?别忘了这是百老汇呀,长毛天鹅绒,倾斜角度最便于观看表演。还有——这是最了不起的地方——这一切分文不花。

五月里的这一天真是棒极了。前来参加悼念仪式的普通大众排成长龙,大家晒着太阳,翻着报纸,聊着闲天。受到邀请的人首先入场,等轮到我们踏着豪华的阶梯走进去、找到座位时,前排头等席已经占据了一半,都是阿瑟?米勒的朋友、亲属和同行。和其他看热闹的人一样,我们坐在后排,挤在过道里,剧院满座的过程中站起来好几次为老年人让路,这些老人男的穿着正式西装或牛仔服,女的满头灰发乱糟糟,穿着吸汗紧身裤和运动鞋。我们花了几分钟研究节目单,读着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比尔?科芬?”米勒笑道,“难道就是威廉?斯诺恩?科芬?他自己都差不多到岁数了。”灯光熄灭,除了舞台,全场黑乎乎的,只有过道和出口处的出入灯亮着。米勒本想带个电筒来,出发时却忘了,我们于是开始上演那种极力辩认待场的发言者和表演者的喜剧,他们都等在投影屏幕上巨大的黑白照片下方。照片上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正是阿瑟?米勒,“剧场中的巨人”,“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这是玛里琳?伯格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评价。

“那是谁?”米勒悄声问。他指的那个男人看上去像个会计,或是个扮演会计的老演员。“不知道。”我悄声回答。像会计的人正在发言,“阿瑟?米勒的讣告我都读过了。几乎每份报纸的评论都没问题,唯有《新批评》例外,它好像很高兴他死了。”听众中的左派人士一片喃喃低语,对《新批评》大不赞同。米勒和我一直在摸黑记笔记,他朝过道倾过身去,把节目单举向出入灯。“他就是阿尔比!”他吃惊地说。这时,剧作家阿尔比的发言已近尾声,准备下台了。他最后的结束语纯粹是句空话:“有些剧作家是很重要的剧作家,阿瑟是个——非常重要的剧作家。”发言不够精彩,但我们必须原谅他。《纽约时报》讣闻版末尾紧靠阿瑟悼念仪式通告的地方有一条简短的讣告,丧主名叫乔纳森?托马斯,是位雕塑家,死于膀胱癌。消息源于“他的伴侣,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阿尔比的爱人一周前刚刚去世。

米勒的女婿丹尼尔?戴?刘易斯 我们都认识,他朗诵了一个阿瑟写的滑稽小故事,讲的是骑自行车送面包圈,这份工作在冬天是够危险的。现在上台的那个紧张兮兮的男人又是谁?这人语速很快,讲他怎么看着他妈妈在社区组织演出的《推销员之死》中扮演琳达?洛曼。他说,虽然他当时只有六岁,可米勒的台词还是让“我的心碎了,化为一团火焰。”很快,我们意识到这是托尼?库什纳,一位出色的政治剧作家,他的《天使在美国》得过一次托尼奖,一次普利策奖。库什纳说,有一回托尼奖的颁奖仪式上,他正好坐在米勒身后。一整晚时间,他都盯着前面那颗圆圆的脑袋,美国许多最伟大的剧作就诞生在那里。“我真想摸摸那颗脑袋,但它的主人恐怕不乐意。”剧院里响起一片笑声。

悼念仪式操办得很专业,十分圆滑,没有半点突兀伤人之处。内容你想都想得到,就是一位公众人物愿意向大众展示的那些事:米勒如何散步、如何放声大笑、如何在餐桌上和别人争论。事件叙述者的态度中也充满对米勒的爱。绝无可能一下子说溜了嘴,谈起什么真正的隐私,或者场面失控让人不舒服。米勒的儿子没有声泪俱下地讲述一位慈爱的长者教他骑自行车的故事,他用镇定的声音朗诵了父亲向参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挑战的那封信。米勒的私生活时有不检,悼念仪式对这个方面作了一番剪辑:大家常常说到的是死于2002年的第三任妻子英格?莫拉什,对给米勒生了两个孩子的首任妻子却只捎带了一句,没有一个字提及跟米勒结婚近五年的玛丽莲?梦露。没有提及的还有那位抽象派画家艾格尼丝?巴里,她比米勒小五十五岁,和他一直同居到他告别人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