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坐汽车的就该枪毙”

北京段子(升级珍藏版) 作者:萨苏


做学问做到大学校长,都是斯文人,总应该有些和光同尘的意思了吧?

不幸得很,在中国这地方,什么事儿都邪行。和尚要练武术,大学校长,也未必这样文气的,砸汽车打人的大有人在。

砸汽车和打人可都不是开玩笑,真有其人的。

砸汽车的,是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

傅斯年何许人也?胡适在北大教书的时候说,现在学生里面有人比老师学问还大,说的就是傅斯年。

台湾大学校长怎么会去砸汽车呢?这里面实际有点儿不太准确,确切地说需要作两点纠正,第一点是傅先生并不是自己去砸汽车,而是号召别人去砸汽车;第二点傅先生号召大家去砸汽车的时候,自己还不是大学校长。

那是五四时期,傅斯年还是北大的一个学生,一个有学问的小FQ(愤青)。

五四时期是怎么一个时期呢?大学生闹事敢烧外交部长家房子的时代。钱玄同说的所谓“人过四十就该死”的时代。

能和钱玄同“人过四十就该死”相提并论的振聋发聩之言就是傅斯年的“坐汽车的就该枪毙”。

据说傅斯年作此言,是因为走路被旁边过的汽车溅了泥水,于是发出这样的抗议。

换了老萨,大约也会这样说,不过,就是一句气话,几分钟以后就忘了。然而,傅先生说完之后,一边走一边想,越琢磨越觉得自己有道理――是啊,这年头坐汽车的有几个是好人啊!

于是,傅先生就把这句话发表在杂志上了,而且赢得了大众的一致赞扬。

是,大伙儿都同意,这年头,坐汽车的有几个好人啊?

到五四运动兴起,北大和清华的学生游行到珠市口,正演讲呢,迎面开来一辆汽车,看到人多拥挤“嘀”了一声喇叭。

在美国嘀喇叭基本等同于骂“我×你妈”。

中国倒没这个习惯,但是大家想起傅先生这句话来了――坐汽车的就该枪毙!

于是,人人喊打,上去就给掀翻砸了,坐车的自然也不会平安。这场面让也在游行队伍中的一个清华学生大摇其头,从此一生反对激烈行为。

这个人就是梁实秋。梁先生一生绵软,甚至过于绵软,但是他评价这种砸汽车行为的话,倒也值得收录下来:“我当时感觉到大家只是一股愤怒不知向谁发泄,恨政府无能,恨官吏卖国,这种恨只能在街上如醉如狂地发泄了。在这种洪流中没有人能保持冷静,此之谓群众心理。”

已经过去了大约90年,梁先生这句话今天还是有入木三分的感觉呢。

说起来,学生们砸汽车,傅先生不免教唆之罪。

人家都说傅先生学问好,不知道这种砸汽车的性格贯穿先生的始终,到晚年不变。抗战胜利,北平光复,大家推选傅先生做北大校长,傅先生坚决不干,说北大校长只有胡适才能干。不过他坚决要求做一段代理校长。

这个看似莫名其妙的主张其实自有道理。傅斯年做代理校长,只为了做一件事。抗战期间北大有很多教授留在沦陷区,颇有些人加入了日军开办的“伪北大”。傅斯年知道胡适这个人性格温和,恐怕不能下决心惩戒他们。于是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把这些人全部开除,无论多大的名气、多高的学问一律不客气,铁面无私。

傅先生说,自己是帮胡适清理门户。

后来傅先生去了台湾办台大,只办了不到两年就病死了,办得如何呢?他的学生刘绍鸣借用小说说起了傅先生――“傅校长,虽然我在大洋这边的美国也拿了个什么博士,但我最骄傲的,还是杜鹃花城的那个学位。”

杜鹃花城,也只有那时候,我才知道台大的地址还是很浪漫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