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顿狠揍”(15)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作者:(美)巴巴拉·W.塔奇曼


5月6日早晨集合的时候史迪威发现了15个新来者,是一群英军突击队员,都胡子拉渣,肮脏不堪,由戴维森-哈斯顿(Davidson-Huston)上校带队。史迪威朝他们吼道:“你们从哪里来的?有口粮吗?”他们摇摇头。他恼火地望着他们,但同意他们留下了。他们中间有个有用的人,这就是巴顿(Barton)少校。他一生大部分生活在丛林中,并在缅甸呆过很多年。现在他们的人数是114人了。走了一天之后公路没有了,除了装运供给的吉普车外所有的车辆都必须放弃,包括装无线电的车以及重达两百磅的电台本身。开始发出最后的电报。担任报务员的中士开始专心发报,敲几下,焦急地听着,然后再敲。给驻扎在印度的布里尔顿的电报说了他们走的路线,并告诉他“我们粮食已经不多,后面也没有指望”。要他送粮食、挑伕和药品在霍马林接应他们,此外史迪威还要他通知印度政府,数以万计的难民和中国士兵正沿着各种小道走向印度,最北可达胡康山谷,急需在小道上储存大米并派驻警察和医生,“否则死亡人数会达到数千……更多的人在赶来。已经没有任何控制。可能出现大灾难”。史迪威他们应当三天内达到乌尤江。“这是我们最后的讯息。”史迪威通过重庆转给陆军部的电文并没有承认这是最糟的情况,因为毕竟他们也帮不上忙。“我们有武器、食物、地图,现正在英都以西50英里步行。无需担心。中国军队大致也沿此路去印度……可能在一段时间里这是我们最后的消息。再见。史迪威。”接着发报机被用斧头打碎,密码本和各种文件也都被烧掉。

那天晚上他们的运气来了:他们遇见了一支马帮。两个满脸凶相、粗俗不堪的中国人赶着20头小骡子,从“北部山区”卸完货后正赶往印度;史迪威猜测他们是往中国走私鸦片的。史迪威雇用了他们的骡子,此外还通过跟当地的头人的协商雇用了60名挑伕(当地人是“好人”)。

天亮后史迪威天站在一辆卡车上对大家训话,说明了行进的计划并定下了规矩。所有的食品都要集中在一起,每个人除了武器和弹药外,所有自己带不了的个人物品都要扔掉。前面还有约140英里路程,途中还要渡过一条河流和翻过一道山脉。山的海拔达7,000英尺。他们必须每天走14英里;达不到这个进度他们的粮食就不够,而且可能遭遇大雨。他警告说他们只有靠纪律才能够活下去。任何不想接受他指挥的人现在就可以走开,可以发给一个星期的口粮。他四处看看,没有人走。最后他说:“等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你们很多人会恨透我,不过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你们都会走出去。”

他走在队列前面,采用的是每分钟105步的标准部队速度。卡斯纳将军的阴魂大概还陪伴着他,不过他现在是唯一参加很久以前第十五步兵团急行军的老兵了。从第一天开始,就有很多美国人由于炎热走在后面或者掉队。缅甸雨季到来前的5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史迪威对这种虚弱和“他妈的不像样的体质”非常恼火。他每小时允许休息五分钟,但其他时候不减慢速度,也不停下。到了一条河的时候他照旧大步跨进,“顽固地瞧着手表每分钟保持105步”。他稳步趟水而过,而其他人也排成一列纵队跟在他后面。疟疾和痢疾开始袭击这些行进者,人们变得虚弱,步伐也慢下来了。史迪威不得不把休息时间延长到十分钟,尽管他知道每增加一小时,他们的危险就会增加一些。两个军官中暑倒下,结果不得不把他们驮在本来已经超重的骡子身上。有一次宿营时威廉斯上校的药箱被偷走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蚂蚁、荆棘、破裂的口袋、挑伕逃跑、一头四处骚扰的大象、昆虫、水蛭、腿上的疮、水疱、传染病以及烈日——这些都侵扰着行进的队伍,大家的善意和友情也在一点点被销蚀。有人发现一个军官将带有床垫和所有衣物的铺盖卷塞到了挑伕的担子上。史迪威没有直接点他的名,但当着大家的面严厉批评了他,说他多占了地方,而这些地方本可以装下一个病人。他的声音由于愤怒而颤抖,他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有个听着的人不无敬畏地说:“天哪,连他的军帽看上去都好像是怒不可遏。”

梅里尔由于中暑,加上心脏不好,结果昏倒在一条河上,这样只能把他放在气垫上拖过河,后来由人抬着走。他有两个小时不省人事。另外还有些人也步履蹒跚,逐渐掉队。威廉斯为病号求情要求暂停一下。史迪威回答道:“这个队伍不能停。见鬼,威廉斯,你和我都受得了。我们俩比他们任何人年纪都要大,他们为什么就受不了?”他通过嘴上不断鞭策并以身作则敦促他们继续走下去。他一直为这一百多人的口粮担心,后来决定将口粮定量减半,并指定多恩做司务长主管伙食,防止作弊。他自己坚持领饭时排在最后一位。为防止日本人的伏击,他要求晚上由男人轮流站岗,白天则组成一个先遣队。

按照他的要求,在三天内到达乌尤江。提前赶到的信使已经安排好了木筏子。马帮由一个美国军官和一组中国卫兵护送,继续往前经陆地过去。西格拉夫的护士“总是乐意帮忙”;她们用树叶为木筏编织了顶棚,防止太阳照射,还为梅里尔以及其他病人编了医用的草垫。在撑着筏子,顺流漂向钦敦江的时候,很多人心头都对他们的目的地怀有莫名的恐惧。“这会是在萨马拉相遇吗?”保罗·琼斯问道。由于速度“慢得要命”,史迪威让他们整夜撑船。第二天下了阵雨,这是不祥之兆。飞来一架轰炸机,从河流上游飞过,转了个圈子又飞回去了。每个人都感到恐惧;接着他们看到了皇家空军的红蓝标记,于是大家都欢呼并疯狂招手。轰炸机低飞了三圈后打开了炸弹仓,并在岸边投下了粮食袋。半赤裸的黝黑的山民从丛林中冲出来抢走了第一批空降物资。乘木筏的人们愤怒地喊叫,但只能接收剩下的东西了。空投的东西中有一袋医疗用品,这样威廉斯就可以给病人开奎宁了。他们突然发觉外界正在关注他们的困境,于是他们又有了希望,认为会有人在霍马林准备救助他们。在木筏上史迪威给贝尔登讲了他准备夺回缅甸的计划:如果美国提供飞机和物资——,如果英军能够重组——,如果中国人能够配合——。贝尔登说:“我们先要设法出去。”他们又撑了一夜的筏子。木筏碰到礁石解体了,而史迪威“一整夜累极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