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中华区与美元一同沉没?

中国困局:中国经济安全透视 作者:江涌


如今,世人往往被美国的“强势美元”所鼓惑,而历史上,美国多次通过“弱势美元”来转嫁或抵御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混乱不堪,令诸多经济强国不战而屈。1929-1933年经济遭遇大萧条,美国将美元贬值了70%,引发各国间汇率大战,世界经济陷入一片混乱。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对其他主要货币大幅贬值,世界经济出现严重滞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迫使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接受美元大幅贬值,日本经济因此陷入十年低迷。如今,美国的“弱势美元”政策祭出,击倒的又会是谁呢?

中国将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保持在2/3以上,所依赖的前提就是“强势美元”,美元唯有“强势”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才有保障。行在2009年3月发布的《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内指出,中国外汇储备资产总体上保持安全。报告结论恐怕连发布者自己私下都不以为然。美国在主观上不愿“强势美元”、在客观上无法维持“强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缩水而且是大幅度缩水已成定局。据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分析数据,1971-2009年美元对黄金贬值了约97%,仅按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幅度估算,2005年至今(2009年底)已使中国损失约2600亿美元。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坚持认为,中国在美国投资损失最终恐达20%-30%。2009年9月,《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表示,中国将很后悔累积下这么庞大的美元储备,但中国理应承受责任,因为一直都有人在劝止购买美债。

中国将人民币钉住美元,实际隐含的前提也是“强势美元”,美元强势为中国对外贸易赢得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强势美元”可以增强与维持世界对美元的信心,美元有市场,美元币值稳定,中国对外贸易即可顺利开展,放心用美元计价、结算。然而,环顾当今世界,经济大国中死心塌地绑定美元的,真的是寥寥无几,为了自己的利益,或明修栈道,或暗渡陈仓,或直接挑战美元,或侵蚀美元基础,都惟恐避之而不及。中国一方面在外汇储备上持续持有甚至不断增持美元资产,实际就是直接支持美元;另一方面在对外贸易上(特别是在周边国家与地区)积极推动用人民币结算,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实际就是在抛弃美元,这种政策本身就是十分矛盾的,而且对自己也是十分危险的。

美元不再强势,直接冲击的还有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香港从1983年开始实施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兑换美元锁定在7.8:1,而且香港实行的是殖民时代遗留的货币局制度,实质就是放弃了自主货币政策,接受美联储的政策调节。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证明这种汇率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香港学界、商界与政界都有要求改革联系汇率制度的呼声。但是,由于中国大陆将人民币钉住美元,实质强化了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更加约束了香港改革汇率制度的意愿与能力。美元不再强势,而且大幅度贬值,直接冲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覆盖下的香港经济。

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台币相对于人民币与港元,对美元更加富有弹性,但是近年来随着两岸三地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尤其是台湾与大陆经济往来的密切,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赖比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更高,台币对美元的汇价波动也因为人民币钉住美元以及港元联系汇率制度的约束而日益缺乏弹性。两岸三地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实际就是直接吸纳了美国过剩的流动性。而且联系汇率与钉住政策,直接承担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不良后果,分担美国的通货膨胀。由于实体经济仍处于危机或收缩状态,而且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错位,国际金融市场渐趋一体化,通货膨胀直接表现的是资产价格膨胀,是股市与房地产市场不断膨胀的泡沫,如此香港、台湾与大陆无一幸免,正在被资产泡沫所淹没。

很显然,大中华区不只是被美元绑到一起的蚂蚱,更是被美元绑拖到美国这条底部到处是漏洞的大船上而“同舟共济”,而成为“命运共同体”。问题是,美国早就为自己备好救身设施,不识水性的香港、台湾与大陆看来只能靠老天保佑了。若美元不再强势,大中华区与美国一同沉没,也许被一些怀揣“美国梦”的中国人视为无上荣光。问题是,若仅被当作垫背,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明的民族却被一个只有200多点历史的国家当作替罪羔羊,岂不是无限悲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