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威胁论"背后的"玄机"

中国困局:中国经济安全透视 作者:江涌


在美国的人眼中,没有“比较优势”,只有“绝对优势”。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加速发展,是全球化的直接结果。全球化别称“美国化”,是美国执意推动的,美国从中获取的收益远远大于付出。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显示:若全面增进世界的福利,应当实现商品、资本、劳务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如同欧洲统一大市场那样,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己利益,在不断推动商品与资本的自由化的同时,严格限制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揭示: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一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并不会损害其它国家比较优势的发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只有通过在世界范围内的再配置,才能从根本上优化中国资源配置状况。因此,中国必须将国际流动性差、训练有素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转变为流动性强、价廉物美的工业品竞争优势,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技术与资本,但是长期以来美国一方面不断强化技术与资本密集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另一方面迫于政治压力又不愿放弃国内劳动密集产业,而且为了本国无穷无尽的“国家安全”需要,长期以来对技术密集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向中国出口加以严格管制,美国的举措背离了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作茧自缚,由此导致了中美之间贸易逆差日益扩大。美国却以一贯霸道的“牛仔作风”,一股脑地将问题症结全部栽到中国头上。这样,在美国人自己编撰、供自己使用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似乎只有“绝对优势”,没有“比较优势”。

争抢乞丐钵中每一个铜板。按照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政府职能可归纳为四点: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与平衡收支,其实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应当再加上一点——安逸生活,最起码对美国政府就是如此。美国倡导、鼓吹自由化,但是始终限制作为国际最重要资源——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目的就是要确保美国居民的安逸生活,防止落后国家居民入境而降低或影响他们的优越生活。

中国人很辨证也很务实,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往往舍鱼而取熊掌。美国人则不然,不仅是技术与劳动密集产业,就连五大目标它也要“通吃”。而且不仅吃自己的,还要吃别人的,甚至于乞丐钵中争食。为此,它可以漠视世界众多嗷嗷待哺的饥民(美国对外援助在发达国家中占GDP的比重最低,而且援助通常总要附加政治条件)、置联合国《禁止使用地雷国际协议》于不顾,撕毁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京都议定书》,单方面废弃《反弹道导弹条约》,埋葬《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独步天下,翻云覆雨,一意孤行。为了本国利益(实际更多是部分利益集团的利益),在全球耀武扬威,甚至不惜让他国人民肝脑涂地。

就拿IT领域来说(美国新一波“中国威胁”产生于IT业务外包),美国在该领域占据明显优势,一直拥有巨额贸易顺差,但是美国大公司将一些工序外包给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国家,美国人就受不了,惊叫就业机会大量流失。为此,要求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消除不正当手段,提高工资,减少对美国的竞争。这无异于乞丐钵中争抢每一个铜板,来维持自身安逸生活。事实上,在全球化下,跨国公司越来越富可敌国,从国际分工中赚得脑满肠肥,正确的做法是眼睛向内,改革分配机制,而不是盯着乞丐钵中最后一个铜板。

从中国人身上剥下至少“四张皮”,还叫嚷中国威胁了美国。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描述帝国主义的凶狠与贪婪时,讲到“要从一头牛身上剥下两张皮来”。当今的美国远胜过列宁时代的帝国主义,悄无声息就从中国人身上剥下至少“四张皮”,还叫嚷中国威胁了美国。

“第一张皮”:美国在中国投资设厂,加工生产美国市场所需求的产品,中国从中所赚取的只是工人微薄的工资与一再减免和优惠的税收,美国从中走拿走了80%以上的收益。

“第二张皮”:中国将本国人民辛苦劳作生产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与美国经由印刷机印制的纸币相交换,美国从中抽取大量“铸币税”。

“第三张皮”,中国换得的数千亿“绿背”用来购买美国国债、机构债和公司债,支持美国巨额赤字,为美国的经济增长融资。近年来,中国在美国的储备资产年收益率在5%左右,考虑到通货膨胀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实际年收益率不超过2%。实际上,这等同中国向美国发放贴息贷款,因为中国政府不断以较高利率发放国债借取民间资金,国内机构则以更高的利率向境外举债。

“第四张皮”:储备美元资产不仅收益低,而且面临因美国通货膨胀以及美元汇率长期大幅贬值而严重缩水的风险,还有可能遭遇美国冻结的威胁。

如此这般,美国非但不感谢中国,反而一再宣称,中国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利用其持有的巨额美元债券资产,向美国要挟——威胁美元汇率以及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