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面对危机的中国(3)

中国这些事儿 作者:22度观察栏目组


另外跟公共财政有一点关系的是基础性医疗和教育,如果能够实行一定的普及性和公平化,这使得相当一部分百姓,不用为教育和医疗担忧,他们也能够更大胆地消费。

人们对财政赤字的担心,除了担忧拉动消费乏力,还担心财政赤字的出现,认为财政赤字会引发通货膨胀或经济危机。美国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大卫?沃克就曾说过,“美国有如覆灭前的罗马帝国。其财务状况‘一塌糊涂’,‘它的商业模式已经完蛋了’。它面临着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储蓄赤字以及领导力赤字”。背负着巨债重壳的美国,陷入“温水慢煮”的境地,伟大的帝国经济产生出美丽的泡沫,这些大大的泡沫看上去很美,最终破裂,给美国和全世界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事实上,只有在融资手段运用失衡时、财政赤字的规模超过实际需求时,才会引发通货膨胀。

嘉宾李稻葵: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从2009年情况来看非常小,或者说不存在的。但是在未来一年半到两年左右的时间段里面,这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要高度警惕。

首先说为什么在短期内还不至于出现通货膨胀呢?因为短期内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相对而言是过剩的,需求相对而言是不足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企业怎么涨起价来呢?涨不起价。

货币供应量要转变为物价上涨,要通过消费渠道,如果百姓拿了政府的钱不花直接存到银行,永远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相反百姓拿了政府投资项目的钱,马上买了消费品,同时消费品的生产能力跟不上,这时候就表现为物价上涨。所以短期从国内因素来看,通货膨胀不是最主要的关心因素。

大家主要讨论的还是整个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整个国际经济的增长率从2008年正的转变为局部地区负的,大部分地区低增长,因此对原材料需求下降。所以,从国际环境来看,大宗产品价格在未来10个月之内可能还不至于出现大规模上升。但是未来一年半以后到两年,通货膨胀会不会重新出现,经济过热会不会出现,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未来一年半到两年很可能出现大宗原材料价格上升。为什么?一年半到两年内,美国经济基本上能走出当前负增长的格局,狭义的经济衰退应该能够结束。那时候美国人发行了大量的美元,欧洲中央银行发行了大量的欧元,英格兰银行发行了大量的英镑……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这么多流动性,大家去哪儿投资?一部分投资是金融机构以及制造业企业的股票,但是还不够,可能反过来炒作原油。因此,那时候可能出现新一轮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格局。

拉动国内消费是一场持久战,而9500亿元赤字也不仅是一个短期应激性行为,更不是人们所担忧的饮鸩止渴,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期战略计划。就业、民生、环保、创新、产业升级等,都是中国政府的财政方向。这些措施是对中国经济动手术,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真正把中国拉出经济危机的泥沼。

人民币PK美元,孰输孰赢

“在从前无人来到的地方,我们希望移植一个民族。”这是诗人对北美洲热切的愿望。在一个从前无人到来的地方,还产生了一种货币――美元。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还没有出现过将军、哲学家、作家和思想家的社会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社会秩序――民主。美国人说,它是通向天堂的必经之路。在这个崭新的社会运行方式中,也有了最弱小的主权货币――美元。经过几百年的淬火与磨砺,这个最弱小的货币强大到令世界窒息的地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