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面对危机的中国(16)

中国这些事儿 作者:22度观察栏目组


加速对外扩张,寻找稳定的石油供应,无疑是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首要命题,但这并非易事。因为世界上储量最大的地区是中东,但这是美国的利益范围。正是通过控制中东石油,美国能够控制欧日,同时通过只能用美元结算来维系自己的美元霸权。这也就是为何美国不惜代价发动伊拉克战争,并且如今对伊朗态度强硬的原因所在。简单而言,世界上最优质的资源早已被西方瓜分完毕。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石油版图扩张不得不面临更大的风险,面对更多的质疑。第一点,就是中国公司出价过高,商业利益可能受损。中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的45?51%股权,收购价比其市价就高出20%多。值,还是不值,成为海外议论纷纷的话题。

嘉宾李晓宁:石油是战略性产品,它对整个工业的影响是长时间的,而且一个石油产品会影响很多旁支的产品。我们进入这个市场比别人晚,所以我们付出的代价,恐怕要比别人多一点。

所以在商业第一和战略第一中选择,战略第一。还有就是要有个试错过程,不能一上来全赚了。石油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不能每笔生意都挣钱,但必须冒这个风险,因为国家的基础工业不能让别人去做。

嘉宾韩晓平:其实这里面分几个层面,第一个是资本市场的层面。有时候购买一个公司和在市场上买它的股票是两回事,买股票可能买得很便宜,但是要购买、控制它的时候,就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

第二个层面,新加坡这些公司主要不是资源类的公司,它是一个中转公司。比如新加坡有很多油库炼厂,又处在印度洋、太平洋和我们南海交界的马六甲海峡,很多的码头资源都可以使用,是一个很好的中转资源配置基地。所以我觉得中国的石油公司是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来考虑购买的,可能跟战略和军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商业利益是最主要的,因为它能够最优化地配置资源。

因为我们是后来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并不奇怪。在很多人看来,最大的风险还是来自政治方面。如何应对潜在的政治风险,高度考验着中国的智慧。

嘉宾李晓宁:我还是坚持那个观点,石油跟政治有很大关系,而且跟这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有很大关系。比如中亚这个地方比较贫穷,一旦打出石油就有可能卖钱,把油卖给谁不卖给谁,这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比如非洲。要使中国人跟当地非洲人一起繁荣,绝不是我到你家把油全抽走,付你一点廉价的工资,廉价的地皮费,最后卖一个好价钱就走了,一定是一起繁荣,跟原来的老牌殖民主义的掠夺性质绝不一样。

嘉宾韩晓平:无论是非洲还是中东,当地的部族非常厉害,我们现在光考虑跟政府有很好的关系,并不能保证我们在当地的利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跟当地部族搞好关系。

剑桥能源研究协会(CERA)董事长丹尼尔·尤金(Daniel Yergin)这样形容现在的石油市场,“石油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其他任何原材料所无法企及的。这一点在中东、俄罗斯、中国、拉美……乃至世界任何地区都可以得到证实”。今天,石油的威慑力早已超出了能源版图,在政治版图上,这把“双刃剑”也格外刺眼。石油不仅是“财富的血液”,还是“政治的血液”,石油流向哪里,流了多少,都蕴藏着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政治博弈。石油问题,已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性地缘政治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