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企业,在危机中成长(2)

中国这些事儿 作者:22度观察栏目组


当中国企业“雄赳赳,气昂昂”跨出国门、在海外攻城略地时,受到的往往是冷嘲热讽甚至冷枪暗箭,而不是异国人民的欢呼雀跃。上海汽车收购双龙,当时就因为韩国工会过于强大,经常以罢工为由,要求上海汽车提高双龙员工待遇和福利,双龙就是在强大的人力资本和工会面前不堪重负而失败。

嘉宾王巍:并购就是这样,很多事情事先无法预测,只能通过历史总结,这是并购当中最让人无奈的事情。一开始想得非常伟大,干得不尽如人意,最后发现只是一个坑。为什么需要一大批并购专家,为什么搞并购工会?大家不断交流经验,就是为了降低失败的概率。中国进入市场时间非常短,并购时间更短,面对金融危机,挑战更大,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失败来获得成功,有些失败不可避免。如果没有失败,你就不会有经验,跟人生一样,有些失败不能避免,从这个角度来说,失败也是成功的经验。

金融危机来了,全球过起了穷日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而中国的不少企业,却没有切实感受到金融寒冬的瑟瑟寒意――中国经济独善其身。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往往被演绎成扭曲的自我感觉良好。

嘉宾王巍:过高地估计自己,并不了解历史与经济发展的逻辑,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在今天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很可能幸灾乐祸。华尔街倒下来了,很多巨头倒下去了,轮到我们了,不一定。它并不是整个市场崩盘,而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走。

一个是民族主义,一个是民粹主义,这两种情绪是很危险的。如果把这种情绪带到并购当中去,我们就会出现狂热病,中国有钱了,走哪儿收哪儿。

有三个因素,第一,什么样的主体,什么样的机制。第二,什么样的程序。是通过相关部门批准吗?有时候并不是这样,有时候公司还没有成立就可以收购,违反程序的也很多。第三个因素,如果你走市场路子,你就要接受市场的奖励和惩罚。如果你收购成功了,你收奖金,立了首功。如果收购失败了,却不道歉。这是最大的危险。

海外并购是一场“大鱼吃小鱼,强鱼吃弱鱼”的资本游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鱼、强鱼都是这场游戏的主角。中国的收购商业版图上,总有一条楚河界限若隐若现,河这边是国有企业,河那边是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进入海外并购的门槛要高得多。

嘉宾王巍:特别是在这两年经济危机当中,民营企业在外面收购几乎受到两面夹击。第一,民营企业的发展来源很多是依靠市场化,靠外需来推动企业发展。今天华尔街受到挫折,国外需求萎缩,对民营企业影响很大。第二,中国有4万亿元激励。各地激励都着重于国有市场,并没有多少落到民营企业身上,这样出现挤出效应。什么意思呢?本来在平等竞争的时候,有很多很好的民营企业,也有很多很烂的国有企业,它们已经不行了,这4万亿元一进来,烂的国有企业又拿到了钱,把民营企业挤出去了。所以今天谈的海外并购都是谈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几乎微不足道。

阿基米得告诉我们,“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经济困难期,对中国的大量企业,这个支点可能就是抄底,借助上市的力量,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在中国市场上顺风顺水的企业都想去海外试试水深,若能如鱼得水,或许还能创造出跨国公司横空出世的奇迹。但也不能得意忘形,要学会量力而为,该出手时再出手,才不会出错,才会真正实现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大国崛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