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百姓:咱幸福吗(8)

中国这些事儿 作者:22度观察栏目组


性别比例失调也是当前人口国情一块明显的伤疤。中国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出生性别比还是正常的,但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达到11∶7。而在海南、广东和湖北,男女比例失衡已经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时候。未来中国可能出现3000万光棍,中国的人口生态遭到极大挑战。

性别比例失调已成为共识,但有些学者认为放开二胎也未必解决男女比例失调的难题。

嘉宾李小平:恰恰相反,在现行政策下进一步放开二胎,新增那些二胎孩子里头,性别比必然是失衡的,一定男多女少。

老龄化是中国人口又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新中国只用了短短不到60年,就将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5岁延长到了72岁,离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只差3岁。整个21世纪,中国将和“老龄化”三个字相伴。

不过,当这银发潮逐渐蔓延开来,中国人也不得不开始接受另一个现实――中国,正在加速变老!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如果超过10%,就算老龄化社会。中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8年,中国老年人数量已经高达1?5亿,全世界每5个老人就有1个是中国人,全亚洲每2个老人就有1个是中国人。《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4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达3亿,2037年将超过4亿。这意味着,再过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将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也就是比美国还要老龄化的国家。

老龄化带来的是4-2-1,8-4-2-1,这种倒金字塔式的新型家庭结构考验着我们的社会。当几个家庭的赡养义务全都压到两个人的头上时,瘦弱的肩膀该如何承受?

有研究表明,在过去30年内,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27%得益于“人口红利”。但现在,这种优势开始减弱,人口老龄化浪潮威胁悄悄袭来。为应对这种“为富先老”的困局,有学者建议,实行“两胎政策”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改变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值,进而为创建一个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赢来最宝贵的时间。

上海鼓励符合条件的夫妻生二胎的新闻沸沸扬扬,上海的回应是为了应对“银发”浪潮,因为他们的老龄化程度达到21?6%。政策松动能否应对老龄化,人们又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大阵营。

李小平认为发展经济、提高人均收入,社会化养老自然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嘉宾李小平:如果上海人从此100年内不生育,上海保证缺不了人,因为我们有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可以像潮水般涌过去。

我曾经就老龄化写过一首打油诗“劝君莫虑老龄化,劝君多思自动化,手持遥控来种地,如今不再是神话”。我想一个开着拖拉机,像美国人种了几千亩地的人,他能养多少老人?我们这些拿着锄头、一家种几亩地的人,自己都养活不好,怎么提供养老呢。一个人均5万美元GDP的社会,40%的老年人口有什么可忧虑的。那我认为中国越是加速老龄化,我们就越能消灭过剩人口,解决“三农”过剩农民的问题,提高整体国民的教育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只要人均收入上去了,以后根本不用愁,将来老龄化以后一定要社会化养老。我曾经讲过一句话,由家庭养老变成社会化养老,是人类向着美学生活的又一次飞跃。家庭养老根本就不现实,一定是集约化。当个保姆,给她2500块钱,很多人都愿意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