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财富金字塔怎么搭(4)

中国这些事儿 作者:22度观察栏目组


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呢?比如说一亩地可以生产100公斤粮食,那么为了生产1000公斤粮食,必须要种10亩地,所以产出与投入总是成线性关系的。毕竟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即使不睡觉也只有24小时,你要种10亩地,或者20亩地难度很大。但是相比而言,创办一个腾讯公司,QQ空间里面,为偶像人物买一顶帽子、买一件衣服。买一顶帽子,点击一下腾讯就花出一块钱。设计一个帽子花两三天时间就可以了,但是两三天时间花完以后,到底是100万个年轻人去点击,还是1亿10亿人点击。对于腾讯来说没有任何新的成本增加。

有1亿人点击,腾讯就净赚1亿,所以相对于腾讯赚钱模式,农民再怎么不睡觉,也不可能做到那个程度,不可能有赚钱的规模。

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走出贫穷,走出勤劳而不富有的最好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慢慢脱离农村,进入“非农领域”。

嘉宾陈志武:对于农民来说最核心的资本是土地;对于城市人来说,最核心的资本是一双手,人力资本,大脑和一双手,因为城市里面的人没有土地,有房产,从生产资料来看可以有自己的企业。但是过去30年的城市市场化的改革,至少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已经让每一个城市人的双手和人力资本基本上还给我们自己了。但是农民并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的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权不能够交易,不能够做抵押。

从银行借款用土地使用权做抵押,这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时候,如果让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可以合法做抵押,更多农民自己去创业或做交易,就方便多了。比如咱们两个人合伙,一人出五分地。或者说你今天多投入十万块钱,我现在没有五万块钱,但是如果最后十万块钱亏了,我的土地使用权可以给你,这个不需要从银行借的。

如果土地的使用权能够做抵押,让每个在城市里面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即使回到自己的家乡,也多了几份选择。每一种改革如果能够给更多农民或者城市一般的人、有能力的或者没能力的有更多选择的空间,这就是一种进步,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渔。

农业富国已成历史,农业在社会中的支柱地位逐渐被制造业和服务业所代替。昔日,农业反哺城市和工业化,今天,我们应该用工业化的成果和手段去反哺农业,让更多的农民摆脱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边界,如果成本制度过大,将会大大增加发展的成本,经济的横向扩展将会遭遇瓶颈。如果不解决制度问题,中国人永远勤劳,24小时工作可能都不会富有。同时,如果缺乏创新力,没有创新的意识,勤劳就有可能事倍功半,我们劳动获得的附加价值会很少。唯有打破制度界限,提高创新意识,才能真正让中国人变得勤劳且富有。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和以往任何经济体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以世界1/5的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的,30年的一路成长,改变了几代人的生命体验。

当电视屏幕上出现“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的故事时,没有人怀疑,自己正在经历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巅峰时刻。然而,繁荣真的会永远眷顾这个国家吗?对于这个庞大的经济体,前行的长河中是否有我们未曾发现的暗礁,当我们把繁荣已经视为理所应当时,是否能对试图绊倒我们的障碍视而不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