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的软实力(3)

中国这些事儿 作者:22度观察栏目组


香港的高校都是“宽进严出”,对于不合格的学生,他们会劝退。对于毕业生,会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尤其是技能方面的培训,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近几年,香港大学在香港地区雇主对学生的评价调查中,一直是满意度最高的,这也提升了内地学生对于港大的信心。

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到香港高校读书毕业后是否能找到工作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目前,香港高校的内地毕业生出路呈多元化趋势。约半数学生会选择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如香港城市大学总结过去几年的数据,46%的内地毕业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博,约51%的毕业生留港工作,3%返回内地。而香港浸会大学2007年的内地毕业生出路为:15?2%到海外升学,17?4%在内地就业,32?6%在香港升学,34?8%在香港就业。

嘉宾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实际上大学里面两个教育应该是一种结合,越是精英教育的学校,越是非功利化。学校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可以让你今后适合更多的岗位,这就是一个跨专业就业。现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还有一个指标,有多少学生是专业对口的就业,就是认为专业越对口,教育资源越是得到充分的利用,但这是错误的。真正的大学越来越多的是宽口进,包括像耶鲁大学,学生进学校的时候都不分专业,还有很多学校一到三年级都不分专业,到了大学四年级才分。

嘉宾黄依倩:我觉得香港大学的毕业生有比较强的优势,就是学生思想比较开放,觉得做什么行业都可以,所以他们比较早地就可以定出自己的一些兴趣,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我觉得是以兴趣为导向来鼓励学生,这是他们比较成功的一点。

成立于1911年的香港大学是香港本土历史最悠久的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成立于1956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除此以外,香港其他高校均成立于20世纪末期。但“年轻”并不能阻止香港高校迅猛发展的势头,它们以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招揽了世界一流师资力量、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优秀学生。在港大2004~2005年度的官方资料中,在1万多名在校生里,有超过1000名的非本地学生来自世界上3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高校在科研成果、学生就业等各项硬指标上都占领了各类名校排行榜的一席之地,并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学术活动中心之一,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学术互动紧密。国际权威教育人士曾多次用“奇迹”来评价香港高校的迅速崛起,而众多文化学者也表示,香港高校的高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引领了香港文化的复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港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

嘉宾熊丙奇:成就一个大学肯定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归结起来有几个方面,第一,香港这个地区重视教育。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比较大的,香港要聘请一流的师资,肯定是要用国际视野来选择优秀人才,而如果没有一个很高的薪资待遇,很难聘请到非常优秀的师资。据我了解香港有些学校的薪资并不比美国的学校低,这个确实要有经费支撑,否则学校的发展肯定会受到一定的阻碍。第二,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制度,可以保证这个学校的良性发展。很多教育措施、教育理念,在不良的制度下可能会扭曲。还有就是导师制,内地的研究生导师制一直都做不到,一个导师带100多个学生,而在香港地区本科阶段就已经做得非常好。真正的大学里面对学生最有帮助的,就是与老师的交流,香港高校里这样的交流基本是一周有一次;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那基本上这个大学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工厂、一个学店了。

香港的高校从2003年开始在内地放开招生,现在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内地学生赴港就读,也经过了一个从盲目地崇拜到理性回归的过程。不管如何,港校所带来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理念的良性竞争,都是我们这个前进的社会所必须的。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的这句话道出了人才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的国际竞争为人才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的标准下,中国能否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领域的改革,培养出更加适合未来社会竞争的人才,成为决定其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背负着国家希望的中国教育能否在新时期完美转型,还有待时间的论证,唯一确定的似乎只是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