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心灵一旦完整,灵性就会觉醒(3)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 作者:(美)科兹


拥有物质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我们不能让物质迷失了自己。人可以拥有物质,但不能让物质拥有了人。然而,很多人却不是这样,他们的周围堆满了物质,仿佛自己很富有,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不是他们拥有了这些物质,而是这些物质拥有了他们。这些物质推着他们疯狂地运转,他们早已失去了自由。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人们占有的物质往往会攫取自己的心智。占有得越多,胃口就越大;胃口越大,愈发受物欲的驱使,不能自禁。

欲望是苦难的根源,人的欲望越多,他们的苦难就越深。为什么跳楼自杀的总是一些富人呢?原因就是他们的欲望比别人的大。欲望会导致错误的认识,让人陷入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戒酒协会有一句格言:“胜利者和抱怨者的区别仅仅是发音的不同,因为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时刻“注意你自己”,认清万物的本来面目。

对待物质,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放弃占有的欲望,重在参与。因为占有会让人成为物质的奴隶,参与则如匆匆过客,能让自己变成心灵的主人。

十九世纪末,有一位美国游客去拜访著名的波兰智者哈菲兹。

看到哈菲兹的家只是一间堆满各种书籍的陋室,唯一的家具是张桌子和板凳,他大吃一惊。

“老师,请问您的家具呢?”他问。

“那你的家具呢?”哈菲兹反问道。

“我的?我不过是这里的一个过客。”

“我也一样。”哈菲兹说。

不管是希腊的思想家、犹太的先知,还是东方的圣人,他们都认为,“问题”不在于物质本身,而是人们对物质的沉迷。这种沉迷模糊了人们的视线,阻碍了我们的灵性。因为我们占有物质的同时,物质也占有了我们。占有导致执迷,执迷导致疯狂攫取,到最后贪欲占据了整个内心,灵性便没有了空间和位置。

有一天,哲学家第欧根尼正坐在路边吃着扁豆和面包。一位靠溜须拍马过上锦衣玉食生活的哲学家阿里斯提普从旁边路过,刚好看到了这一幕。

阿里斯提普说:“要是你早点学会顺从国王,这会儿就不用以扁豆为食了。”

弟欧根尼答道:“要是你早点学会以扁豆为食,这会儿也用不着去巴结国王了。”

圣弗朗西斯最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简明扼要地道出了自己对灵性的理解。圣弗朗西斯生于富裕的商人之家,是个快乐、很有人缘的小伙子,喜欢大手大脚地花钱。他的挥霍让父母忧心忡忡,他们担心的不是他喜欢购买昂贵的衣服,而是他把这些买来的东西一转身就送给了穷人。经过一连串的神奇经历之后,他最终皈依了基督。圣弗朗西斯秉持的简朴的生活方式,在现代人的眼里简直就是个怪人。他要求自己的信徒过着简朴的生活,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方式能让他们从自以为是的掌控中解放出来。圣弗朗西斯曾说过:

“过着没有财产的生活,你就永远不会像别人那样,为任何东西操心。爱恋贫穷就应该像追求心爱的女士一样;不受物欲控制,我们就能发现一种新视野——不再追寻自己所没有的,而是看到自己已拥有的,慢慢地,我们就会从生活中体会到上苍的美意。”

物质的贫穷为精神腾出了空间;放弃物欲为灵性敞开了一扇大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