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感受灵性(2)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 作者:(美)科兹


在这个故事里,渔夫们为了记住那些华而不实的祈祷词,用脑的思考取代了心的感受,于是他们再也无法虔诚地祈祷了,因为他们在思考中丧失了心的感?力,自己越祷告就会越痛苦。

灵性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思考影响大脑,感受触及灵魂。下面是一位心理医生的故事,他进一步说明了思考和感受的区别:

有一次,我去找一位资深的牧师忏悔。在忏悔的过程中,我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让自己备受困扰的行为,特别是这些年来逐渐显露的冷漠感和颐指气使的倾向。接着又谈到我最近从书中、特别是参加团体活动中认识到的自己,然后,我说,这些行为似乎跟我曾经饮酒有关。说完,我满眼困扰地望着忏悔师,等待答复。

这时候,那位满头银发的忏悔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手,问道:?我的孩子,你是需要宽恕,还是要个解释?”

解释需要的是思考,宽恕需要的是感受;思考产生答案,感受慰藉心灵。

我们不能用逻辑推理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己是不完美的!思辨得出的结论对灵性的觉醒没有丝毫帮助。我们只有通过心灵的感受,让身心的每一个细胞都亲身感受到这种不完美,灵性才会觉醒。譬如,要感受谦卑,我们花上一年的时间去思考,还不如跪下磕三个头,因为思考虽然让谦卑富有了意义,但身体和心灵却没有任何感受,跪下磕头虽然动作简单,但却让身心感受到了谦卑。所以,灵性觉醒最大的障碍不是痛苦和烦恼,而是麻?不仁。痛苦和烦恼表明我们还有感觉,麻木不仁表明心灵已丧失了感受力。一位埃及智者说:“麻木不仁是万恶之源。”

灵性说到底就是一种感受事物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左右我们观察和感知世界的视线,影响我们的直觉,并最终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下面请大家来读一个故事:

在某一年的犹太斋日,犹太智者伊茨查克撞见一个人正在吃东西,他说道:“你肯定忘了今天是斋日了。”

“没有,我知道今天是斋日。”那人回答。

“那么!是你不舒服,医生叫你不要守斋。”智者说。

“不,我身体棒得很。”那人答道。

读?这里,不知大家对故事中的这个人有何感受:他是一个固执的坏蛋?还是一个诚实的人?面对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感到可恶,因为他明知故犯。然而,如果我们是一个灵性觉醒的人,那么,感受到的就完全不一样了,智者伊茨查克是这样看待的:

智者伊茨查克仰面向天,叹道:“主啊,您看您的孩子何等可贵。我给了他这么多借口,好让他有个台阶下。但他即使因此落罪,也不肯撒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