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感受灵性(4)

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 作者:(美)科兹


“所感”就是用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去感知事物,在所有的感官中,听觉当推首位。然而,正如人们总是看见希望看见的一样,人们听见的也常常是?己希望听见的。如果两个人关系紧密,他们之间的话就容易左耳进右耳出,因为彼此的熟悉让他们对发自心灵的声音充耳不闻。

有位老兄因婚姻出现了危机,来向大师求援,大师告诉他,“你要学着倾听你的妻子。”

这个人将大师的话牢记在心,一个月后,他再去见大师,说自己已经学会倾听妻子说的每一句话了。

大师笑了笑说:“回去吧,听听你妻子没说的。”

听是一门学问,能让我们从耳朵直达心灵,因此,我们应从无声中听到有声,从说的话中听出没说的话,这就是话外之音。

灵性中的味觉和嗅觉同样重要,味觉和嗅觉都?无法言表的抽象感觉,如同“经验”难以付诸于文字。因此,人们常用“甜”这样的字眼来表达对灵性的感受。就像犹太人祝福新年时会说:“美好甜蜜的一年。”在这句话中,对于“美好”的理解也许要费点思量,但“甜蜜”却是三岁小孩都说得出的感觉。

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是灵性最基本的几种感觉。可事实上,灵性的经验与触觉最为接近,因为触觉是一种动态的感觉:来自人们对自己体态的认识。多数灵性派别认为,姿势表明一个人的态度,比如哈西德派的前俯后仰、佛教的打坐、穆斯林面向麦加顶礼膜拜、基督徒的跪礼等等。姿势是“身体?态度”,不仅反映和表达了思想,更是一种内在的感受。

《戒酒十二步》中的第七步原来是这样写的:“谦恭地跪下,请求上苍纠正我们的缺点。”就在该书将要出版之际,虽然他们删除了“跪拜”一词,但这一姿势所体现的劝诫意义却保留了下来。人们仍然提倡“早晨跪祷上帝的帮助,晚上跪谢上帝”。

“下跪”这一动作意味着臣服、坦然、脆弱和谦卑,这样的姿态是心悦诚服地承认自己身上的斑斑缺点,是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求助。进入佛教寺庙,人们为什么要对那些泥菩萨下跪磕头呢?这样做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人感觉到神像的伟大,而是要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人只有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助,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完美,灵性才会觉醒。用理性长篇大论人的渺小,不如跪下来磕头,因为理性诉诸的是思维,下跪磕头诉诸的是感受,感受远远比思维深刻得多。很多时候,当语言和思维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人们就会求助于姿势。一个国家遭遇了大的灾难,会降半旗致哀;一个人遭遇到亲朋好友去世,会低头默哀。这样的姿势让我们感同身受,心心相通;这样的姿势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世界的一份子;这样的姿势让我们与宇宙连结成了一个整体。

感受灵性的第三个要素是“所选”。什么是“所选”??所选,就是在所见、所感的基础上去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

一些人之所以会痛苦、焦虑和恐惧,并不是生活中真的出现了这些东西,而是因为他们想得太多。如果他们放弃太多的想法,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么,痛苦、焦虑和恐惧就会消失。泊恩太格司说过:“掂量一下你想要的东西,因为这一选择将决定你以后的生活。”有一个故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