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媒体推荐

三杯茶 作者:(美)葛瑞格·摩顿森


《北京晚报》

一个美国人“改变世界”?

《纽约时报》眼下正在力推一本名为《三杯茶》的书。相关评价极尽赞誉之词:“《三杯茶》是我们时代最精彩的冒险故事之一……它告诉我们,一个平凡人只要兼具了人格和决心,也能真正改变世界。”“《三杯茶》写得极其精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辜负了他们的学生。摩顿森的工作给最贫穷的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教育,让他们更难被极端主义的伊斯兰学校招收了。”

《三杯茶》的故事看起来很符合美国人的口味。主要作者是一位探险家葛瑞格?摩顿森,与他合作的是知名记者大卫?奥利弗?瑞林。该书记述了一场惊心动魄之旅:1993年,摩顿森跟随登山同伴尝试攀登世界第二高峰——巴基斯坦的K2山峰,不幸失败,流落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的偏远地区,他筋疲力尽,饥渴交加,又迷了路,在空荡荡的山区里无遮无蔽,幸而得到巴基斯坦村民的搭救,在那里恢复了健康。在那里养病过程中,他注意到该村的84个孩子坐在门外,用小木棍在泥地里扒拉着识字上课。这村子穷到连一天花一美元雇名教师都做不到。摩顿森离开村子时,他立誓一定要回来,为恩人们建所学校。

我们时代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人道主义壮举之一便由此拉开了序幕。摩顿森踏遍了这片塔利班的主要发源地,亲手创建(主要针对女孩的)学校,以此对抗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他并没有把握一定能实现自己的诺言。一开始他试图写信给580位名人、商人和其他美国精英人士筹集钱款,结果只收到100美元。他只得变卖家产,才又筹得2000美元。但是,当威斯康星州福尔斯河小学的一批学生捐赠给了他总共623美元的分币时,此事终于引起了成年人的注意。12年后,摩顿森建起了55座“希望小学”。

摩顿森的工作是用铅笔取代枪炮,用阅读取代叫嚣,他凭借着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丰富知识,用书籍而非炸弹对抗恐怖主义,最终成功地把教育和希望带到了中亚的荒僻村庄里。他和记者瑞林一起写下了这段经历——在世界上一个最恐惧和憎恶美国人的地区,美国人是如何兑现自己的誓愿的:在此期间摩顿森遭遇过一次绑架,受到愤怒的毛拉(伊斯兰学者)的指控和多次死亡威胁,还与妻子儿女关系破裂。但他最终成功了。今年,摩顿森援建的学校可望吸纳24000名当地孩子念书。《三杯茶》既是一场令人难忘的冒险经历,又是关于一个人如何改变世界的激动人心的真实故事。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主要写给美国人看的故事,其中含有美国官方主流思想喜欢的要素:既有代表文明与人道的美国人对抗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核心主题,又充满了孤胆英雄深入虎穴一类的戏剧性要素。不过此书究竟是否能够凭本身的道德和文字魅力最大限度地打动一般中立读者,主人公的精神人格是否能够真正超越意识形态屏障而征服大众,乃至成为“感动世界的故事”,应该还是值得拭目以待的。

《外滩画报》

自“9?11”之后,西方人试图通过两种办法来打击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布什总统的方式和葛瑞格?摩顿森的方式。

布什将重点放在军事力量上,并且为佩尔维兹?穆沙拉夫总统提供了上百亿美元援助—这个数额在外援界极不寻常。这种手段已告失败:恐怖主义大回潮导致巴基斯坦部族地区的激进化,当地恐怖分子的滋生速度已达到“9?11”以来的空前水平。

摩顿森先生是一个穿着邋遢、态度和蔼的人,来自蒙大拿州。他采取的做法与布什正好相反,迄今的花费不到布什政府的万分之一。他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偏远地区修建学校,与穆斯林阿訇密切合作,有时甚至和他们一起祈祷。摩顿森炸毁的唯一东西,是那些滚落到通往学校的山路上的巨石。

如今他成了该地区的传奇人物,一些驾驶员在后视镜上像护身符一样吊着他的照片。

他的事业在美国也激起很大共鸣。他将兴学历程写成《三杯茶》(ThreeCupsofTea)一书,2006年出版时多数大报都不屑作书评。凭借着口口相传,这本书成为一个出版奇迹:连续74周(截至本文发表时)高居平装书最畅销榜,而且不时跃上第一名位置。

摩顿森已经推掉数十个拍电影的请求;“我的顾虑是,拍成电影可能对我们学生的安全带来危险。”

摩顿森在1993年发现了他的使命。那一年他在攀登喜马拉雅山脉的K2山峰时中途失败,拖着虚弱的身体踉踉跄跄地走进一个贫困的穆斯林村庄。在村民的喂养照料下,他恢复了健康。离开时他承诺要在村里建造一所学校,以报答当地人。

筹措钱款的过程犹如一个噩梦。他向显赫人物发出的580封筹款信,最终只收到一张支票——NBC著名新闻主播汤姆?布罗考开的。摩?森只得变卖自己钟爱的登山设备和汽车。不过在学校建成后,他紧接着又开始张罗建造下一所了。

他创办的援助组织“中亚”(CentralAsiaInstitute)迄今已经建成了74所学校。他将重点放在对女孩的教育上。他的建校条件是,当地村民必须以提供土地和劳力“入股”。到目前为止,塔利班还没有找过这些学校的麻烦。有一次,一群反美暴民在阿富汗巴哈拉克镇上街打砸援助机构,但在当地人刚刚与摩顿森共同建好的学校前停了下来。“这是我们的学校。”骚乱者的首领想了一会儿,最后这样说。学校于是毫发无损。

摩顿森也遭受过挫折,其中之一是在巴基斯坦荒凉的瓦济里斯坦地区被绑架了8天。认为仅靠几十所学校就能在阿富汗或巴基斯坦力挽狂澜,那未免太天真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指出:塔利班招募的大多是穷人和文盲;另外,如果女性受过教育,她们更可能会约束自己的儿子。他的教师中,有5个以前是塔利班成员,是在他们的母亲劝说下离开塔利班的;这就是他对教育女孩如此热情的原因之一。

于是我便有了如此奇想:假如美国少花一点力气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炸这炸那,多花一点力气与当地援助组织兴建学校,同时又降低对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出口的工业品征收的关税,那会怎么样?回报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一个民众教育程度更高、经济更有活力的巴基斯坦,对极端主义大概会更有抵抗力。

“就花同样的钱产生的结果而言,学校比导弹或满世界追击几个塔利班有效多了。”在陆军服役过的摩顿森说。美国在阿富汗发射的“战斧”导弹每枚至少值50万美元,足够让当地援助组织建造20多所学校。从长远效果看,用学校对摧毁塔利班的作用大概更大。

对军事力量的局限性比布什政府远为了解的五角大楼,已经订购了一大批《三杯茶》,并且邀请摩顿森前去演讲。“我深信,整个恐怖主义问题的长远解决办法—尤其在阿富汗,是教育。”正在阿富汗前线驻扎的克里斯托弗?科仁德中校在写给笔者的邮件中写道;他对摩顿森的工作赞不绝口。“这场战争将通过书籍而不是炸弹来打赢……这里人对教育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

派兵阿富汗对打击塔利班必不可少,但从长期来看,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对付原教旨激进主义的最好方式是教育和经济机会。

如此看来,一个只住最廉价宾馆的摩顿森,在当地发挥的作用远大于整个军方和布什的对外政策班子。2008-08-07总第296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