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阴阳是个总纲,寒热左右健康(13)

阴阳一调百病消 作者:罗大伦


我在分析病情的时候,非常注重当时的天气,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人是与天地相参的,四时阴阳的变化,哪有不影响我们人体的?这位兄弟,平时开车,老觉得坐在车里寒邪伤不到自己,穿得也不多。可您总有走路的时候吧,这个时候,寒邪就乘虚而入了。我分析他就是裤子穿单薄了,寒邪直接侵袭了脾肾,导致脾肾阳虚。脾肾阳气不足,无法温暖身体,就会腹泻。我告诉他去买一盒附子理中丸,先服用一丸,看看效果如何。

结果,第二天他就打来电话,说一丸下去,肚子立刻就感觉到了一股暖流,非常舒服,很快腹泻就止住了。

有人看到我开金银花、连翘、生石膏,就说我是清凉学派的;有人看到我开干姜、附子,就说我是温阳派的。其实,在我的心里,并没有学派之分,我只知道,我们身体里面有阴有阳,我们必须要调整阴阳平衡,阴盛用阳药,阳盛用阴药,这就是平衡之道。

对于寒邪的治疗,原则就是寒则温之。在这个领域,中医的火神派理论很有建树,附子理中丸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这个附子理中丸,在所有的药店都可以买到,是个最常见的方子,虽然常见,我们却未必了解,也未必会用。

顾名思义,附子理中丸的主要成分是附子和干姜,中医说:附子非干姜不温。这两味药一个是干柴,一个是烈火,它们碰到一起,立刻就会熊熊燃烧。如果脾胃受凉,用附子理中丸的热火一烤,寒邪很快就会消失。

人很容易受寒,在凉水里嬉耍,腿部着凉了,下肢就容易受寒;喝了很多的冷饮,自个儿把寒邪灌进了身体,肚子就会受寒疼痛;穿得太少被冷风吹到,胃脘就容易受寒。

人被寒邪伤到脾胃以后,一般都会肚子痛或者胃痛,同时还会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这个泻大家要注意了,很容易和热泻混淆,中医教程一般说热泻的大便是黄褐色的,冷泻是泻下青白,但在临床中这不是绝对的,很多冷泻的患者泻下的也是黄褐,一定要看发病的诱因是什么。

对于这种脾胃受寒的情况,我常用附子理中丸,一般只服一丸,病症立刻就会缓解,最多两丸。如果没有效果,那就不是这个问题,后面就不用吃了。如果是寒邪为患,一般两丸一定见效。那么,一定会有人问,附子究竟是味什么样的药呢?

附子是中药里面热性最大的药物。一提起附子,我总是想起上学时,讲伤寒的郝万山老师讲过的一个故事,他说自己做学生的时候,跟老师上山采药,在最背阴的山沟里,找到一种植物。他想,这是什么植物呢,生长在这么阴冷的环境里?一问,原来是附子,它虽然大热,生长的环境却总是最阴冷的背阴面,郝万山老师很抒情地赞叹:附子啊,附子,你就是在这么寒冷的环境里,锻炼出了最能抵抗寒冷的能力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