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民国]弘一法师(4)

大师读心经 作者:弘一法师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此乃空大乘法。

大乘菩萨求种种智,以期证得佛果。故超出声闻缘觉之境界。

?但所谓“智”,所谓“得”,皆不应执著。

所谓“智”者,用以破迷。迷时说有智,悟时即不待言,故云“无智”。

所谓“得”者,乃对未得而言。既得之后,便知此事本来具足、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亦无所谓得,故云“无得”。

以无所得故一句,证其空之所以。

以上经文中,无字甚多,亦应与前空字解释相同。乃即有之无,非寻常有无之无也。若常人观之,以为无所得,则实有一无所得在,即有一无所得可得。非真无所得也。若真无所得或亦即是有所得。观下文所云佛与菩萨所得可知。

菩提萨埵等——说菩萨乘依般?而得之益。

三世诸佛等——说佛乘依般若而得之益。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提萨埵”,即菩萨之具文。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者,无上也。

“三藐三菩提”者,正等正觉也。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咒”者,秘密不可思议,功能殊胜。此经是经,而今又称为咒者,极言其神效之速也。

是“大神咒”者,称其能破?恼,神妙难测。

是“大明咒”者,称其能破无明,照灭痴暗。

是“无上咒”者,称其令因行满,至理无加。

是“无等等咒”者,称其令果德圆,妙觉无等。

“真实不虚”者,约般若体。

“能除一切苦”者,约般若用。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说显了般若竟,此说秘密般若。

般若之妙义妙用,前已说竟。尚有难于言说思想者,故续说之。

咒文依例不释,但当诵持,自获利益。

戊寅三月讲于温陵大开元寺

【弘一?师】

弘一法师(1880~1942),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俗名李叔同,号息霜。

李叔同出生于一个进士盐商家庭,幼名文涛,又名广侯。小时候的他知识面就很宽,少年时已擅长吟诗作画、写字刻印。1901年,李叔同来到上海,在南洋公学读书,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学生。读书期间,李叔同文才超群,在沪学堂的征文比赛中曾三次获首奖,深得人们的称赞。

1905年至1910年间,李叔同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进步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我国?早学习西洋音乐的人。他除了学习作曲理论之外,还学习钢琴。李叔同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曲方面造诣甚深,曾创“春柳社”于东京,并曾主演茶花女。

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并且在国内发行。他创办刊物的目的是要用音乐唤起民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音乐小杂志》中,还刊登了他创作的三首歌曲:《我的国》、《春郊赛跑》和《隋堤柳》。

1910年3月,李叔同回到祖国,先后任教于天津、上海,同时在《太平洋报》任音乐编辑。

1913年,李叔同任浙江第一师范音乐美术教员,并兼管南京高等师范的音乐美术教学工作。其间,李叔同还曾加入过南社,为享有盛名的艺术家。

1918年,李叔同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天元等寺,以戒行著称,立志复兴南山律宗,整理律宗著述,曾创设“南山律学院”。李叔同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等佛学著述及《护生画集》、《三宝歌》、《清凉歌》等传世。尤多以书法赠人,弘扬佛法。

1942年,李叔同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卒后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李叔同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书法家、画家、僧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文化领域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丰子恺、刘质平等皆出自其门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