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83年3月16日 星期三 生的恐惧与死的真相(继续15日的谈话)(2)

最后的日记 作者:(印)克里希那穆提


“这一切的终结称为死亡。死亡会断绝我们的所有联系,无论是表面的联系,还是深层的联系。僧侣、遁世者的联系,家庭主妇的联系,邻里之间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会随着死亡而终结。”

“这里面包含几个问题:第一,永生的问题。真的存在永生这种东西吗?答案是凡人无法永生,凡人会意识到死亡。永生是指超越了时间,全然不会意识到终结。自我,‘我’会永生吗?自我会意识到死亡吗?自我永远也不会变成永生。‘我’、自身以及相关的所有元素都是通过时间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思想。自我永远不会永生。人们可以创造永生的想法,可以创造神灵,构建宏图与想象,并对此坚信不疑,从中获得慰藉,然而这并不是永生。”

“第二(有点复杂),人们有可能适应死亡吗?不要害怕,不要以任何形式自暴自弃。我们为什么要把生与死分开?死亡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死与生、生与死,它们是不可分离的。妒忌、愤怒、哀伤、孤寂与欢乐等情感被人们称为生活,这些情感也可以被称为死亡——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开呢?为什么要拉开它们之间的距离呢?是的,我们分得清清楚楚。我们可以接受老人死去,这是自然规律。但是,当年轻人因为意外或疾病而丧生时,我们会强烈抵触。我们会说这不公平,不应该这样。可见,我们总是把生与死分开。这是我们应该质疑并理解的问题——或者说,不要把它当作问题来对待,而要看看它的内在含义,不要浅尝辄止。”

“另一个问题是时间问题——时间涉及到生活、学习、积累、行为、动作以及我们所知的时间的终结,即分离生与死的时间。从这里到那里,从‘是什么’到‘应该是什么’,只要存在分离与分化,就会涉及到时间。维持生与死的这种分化,对我而言是一个重要因素。”

“只要存在分离与分化,就会存在恐惧,就会为了克服恐惧而努力寻求安慰与慰藉,寻求延续感(我们谈论的是心理世界,而非物理世界或现实世界)。时间将自我融合在一起,思想维系着本我、自我。只要人们能够从心理上真正理解时间与分离、分化的重要性,理解人与人、种族与种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分歧即可。这种分离与分化如同生与死一样,是时间与思想的产物。生中有死,意味着彻底改变我们的整个生存观念。在不涉及时间与动机的情况下,终结联系就是死中有生。”

“爱无止境。爱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爱从不是私有的。一个人也许会爱上另一个人,但是当爱受到局限,转嫁到某一个人身上时,就不再是爱了。有真爱的地方,没有时间分化,没有思想分化,没有综合生活以及所有不幸、困惑、怀疑、妒忌、焦虑等的分化。人们必须对时间与思想给予很多关注。人类并非只生活在现在,这毫无意义。时间是过去、现在与将来。时间具有连续性,思想与时间密不可分。思想密切联系着自己创造并融合的东西。”

“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个人代表着整个人类——你是整个人类,并非代表,你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那么等你死后会怎样呢?当你或他人死去,你与他人代表着人类行动与反应的洪流,代表着意识流,代表着行为举止等:你就是那股洪流。那股洪流限定了人类的思想、人类的头脑,只要我们保留着贪婪、妒忌、恐惧、愉快、欢乐以及其他情感,我们就是这股洪流的一部分。你的机体也许会终结,但你是这股洪流的一部分,当你在生时,你就是洪流本身。这股洪流变化着,有时和缓,有时湍急;有时深,有时浅;有时因河岸的限制而收窄,有时会冲破限制汇入广阔的水流之中——只要你是洪流的一部分,就没有自由可言。时间、困惑、积聚的悲惨记忆与联系会限制自由。只有当洪流终结,终结并非是你脱离了洪流或是变成了其他东西,而是指洪流的彻底终结,只有那时才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维度。这个维度无法用语言来衡量。没有动机的终结是生与死的全部意义,天堂的本质存在于生与死之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