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这不是一个小公司(10)

星球Google 作者:(美)兰德尔·斯特罗斯


如果谷歌能够赋予它自己的超级计算机以HAL的力量――布林曾说:“我想我们已经朝着那个方向走了一大段路了。”――它就可以掌握广告商们梦寐以求的系统;它对每一个来访者越是了解,广告的针对性就越强;顾客的反应越好,公司的利润就越高。

布林、施密特以及他们的谷歌同事们都尽情地想像过这样一个世界,在那里,他们的公司将要掌握(就是在这个词的字面意义上)整个世界的所有信息。而且,随着该公司持续前进,它在对于远大前程的梦幻般想像上的时间必然减少,而花在乏味的现实细节上的时间必然增加;这些细节直至不久前在谷歌令人目眩的超速发展中还显得无关紧要,甚至无人关注。

如果谷歌的股票在2008年初急剧下跌后不能完全恢复到以前的水平,那么谷歌就无法保证其雇员所拥有的优先认股权能够用来担保他们对企业的忠诚。那些已经以极低的预购价格购买了全部优先认股权的雇员正在严重流失。这是自然发生的预料之中的逃亡,其中一些最优秀的人才正在选择谷歌间接的竞争对手Facebook公司。2008年3月Facebook聘请谷歌的谢乐尔·桑德格担任其运行部门主管。据报道,约10%的Facebook雇员都是从谷歌跳槽的。

谷歌之所以具有雄心勃勃的冒险精神,仰仗于它能够不断地获得顶尖级的技术人才,但是人才招聘现在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那些还不曾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以及那些能够向新雇员赋予更大的责任、提供更多的发财机会的公司――如Facebook――正在工程师市场上与谷歌展开争夺。

公司招募顶尖级新雇员能力的进一步衰减将使它经历一个人令人失望的季度,公司还决定,将拉里?佩奇在2004年曾经希望无限扩大的优厚的职工福利也不得不全部削除。不可思议的削减福利的行动在2008年已经开始着手,育儿补贴已经从雇员的特殊待遇中消失。而到2008年6月,谷歌又宣布,公司总部附近新幼儿园的入托费用将提高70%(幼儿达到每月2290美元,婴儿则更多)。虽然与此同时又推出“儿童助学金项目”,给那些因入托费上涨而带来经济困难的家庭以补贴,但是雇员竟然要申请助学金才能使孩子享受到公司所提供的入托服务,这的确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因为谷歌的雇员分属两个等级:一个是较富裕的等级,他们进入公司较早,赶上了在公开募股之前就得到了优先募股权,这批人当中有的甚至相当富有,而在公开募股后才进入公司的职员,他们与其他所有人一样,都在为高物价地区的生活而日夜担忧。

或许更糟糕的事情乃是与谷歌的金色光晕有关,一两个困难的季度迫使它的资深高级行政人员做出决定,与其跟随公司的脚步疯狂奔跑,还不如让公司暂且停下脚步,裁减雇员。谷歌还从未临时解雇过它的正式雇员,但在2008年3月,当谷歌完成了对DoubleClick的并购时,它立刻中止了原双击公司的1200名美国雇员中的300人的聘期。这消息立即登上了彭博(Bloomberg)财经新闻社的头条,报道称,解雇已经成为谷歌公司“首先的裁员手段”。即使是那些合格的原双击公司雇员,当他们在“裁员”近旁看见到处都是“谷歌”时,也感到无比难受。但这也提醒人们,不应认为谷歌永远不会遭遇其他公司所经历的厄运。

谷歌究竟是成为向“云”计算技术转变过程中的头号受益者,还是会被其他公司(也许是刚成立不久的公司)所取代呢?谷歌的“云”是为大众所接受,就像用户享受它的好处那样,还是更有可能被拒绝,就像害怕个人资料被盗用一样成为人们最担忧的东西呢?谷歌的前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用户对公司本身的看法。在第一个10年中,谷歌得到了公众最多赞许,但要在面对最大的资本市场美国的众多公司中继续保持可爱的、反企业的形象,这将是一个越来越困难的挑战。

这家公司似乎无所不在,深深地介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实际上却只有一个很小的实体存在。和五角大楼规模相当的谷歌总部(Googleplex)给人的印象是一座巨大的建筑怪物。事实上,这个冠名的建筑物比起郊区的一所独立高中来也大不了多少,核心部位由四个装修古怪的两层或三层建筑构成,从前是计算机制造商视算公司(Silicon Graphics)的本部。围绕其周围的是一片长而宽的公用空间:年轻的林荫树;涂有谷歌的红、绿、蓝、黄四色的遮阳伞以及在它们的遮档下永远不会被太阳晒到的桌子;长满绿草的土丘和圆形的排球场;一座室外花园;青铜铸造的霸王龙雕像“斯坦”。随着一天当中时间的不同,或多或少的谷歌人在楼群之间进进出出。作为一个团队,他们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他们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劳动力,即使在硅谷也很年轻。

在2003年底,即公开募股之前的最后一年,谷歌拥有1628名长期雇员;只不过4年之后,到2007年底,这个数字就增长了10倍,达到了16805人。即使他们没有野心,谷歌也不能算是个小公司。这个念头出现在2007年5月,在每年一度的公司股东大会之前,佩奇和施密特会见了一小群记者,包括我在内。佩奇被问到,当他在场地上看到这么多陌生的面孔、看到公司发展到这么大有何感想。他反对道,谷歌还不大――还没有到当初预想的地步,还未能“向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提供全世界的信息,并且把这一切做得尽可能完美。”他否定道,“还只能说不是个小公司,对吧?”

对。这不是个小公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