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水煮现场(3)

记者不写新闻 作者:陈文定


不要利用我心底的善意

多年来,我一直在探寻我的姓名是不是有某种更深的含义,以期能为所谓卖文为生的穷酸心理找到一种遮羞布,后来看到老子《道德经》中有句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引申一下,“有友若水,不亦乐乎”,大概就可以和我的名字靠上边了。

我欣喜的不是找到名字的起始意义,而是惊叹,我的名字是教人向善的。“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也因为此,身为记者,总是在内心留存着善意、善心、公平、正义,就连宣传部门都要刻意淡化“弱势群体”这个词,而记者在工作中,可以说无形中是在为“弱势群体”呐喊着。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道义有时候并不站在弱者一方,有时候,记者的善良会成为被利用的把柄。

在大家心目中,对城管的印象并不好,有一次我接到红岭路一个小贩和城管起冲突的线索,到现场后发现因拍摄小贩和城管冲突而被打的一名无辜路人穿着个烂红褂子在现场等着,他的一番倾诉,让我不由地产生了同情心,最后在稿件中,字里行间也多少为小贩说了话,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这个所谓的路人,其实是小贩的老乡,甚至还带着亲戚关系。

布吉大芬的芬龙一巷是乱摆卖一条街,路中所有肉菜摊点都是无证无照经营。从我的个人认识讲,摆摊者往往困难,睁只眼闭只眼也罢,但这里情况实在有点糟糕,除了蔬菜,还有卖鸡鸭鱼肉的,这些东西都是没有工商部门监管的,安全隐患可见一斑,至于卫生也是差得离谱,月薪800元的扫地阿姨就是累死也扫不完垃圾。2009年11月30日,布吉城管执法队闻讯去执法,第一天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所有摊贩销声匿迹。正当感叹时,突然听到有人感叹,“记者来了是我们的荣幸,明天咱还接着摆(摊)。”第二天一早,如这名陌生的摊贩所言,摊贩像准时上班的人一样,照常摆摊。而执法队为了维护执法成果,将一台执法车停在芬龙一巷,车上的两名执法人员因为面对太多的摆摊者无法下手,只能和摆摊者相视而望。其实,附近并非没有正规的肉菜市场,政府或摊贩自己完全可以组织前往正规市场经营,取缔乱摆卖并非就是断了摊贩们的生路。但我所看的是,记者的曝光被藐视,执法队被轻视,人们心目中的“弱势群体”非常强势。

城管来了,小贩你至少也学会撒开腿跑一下吧;媒体曝光了,你至少也学着收敛一点吧,哪怕做做样子也让人心里好受点。

领导说过,任何时候,处理任何问题都要记住不卑不亢,我深以为然。每个人或每个团队要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要不卑,不亢,也不要越格,这个格是个人或团队能够被社会所认可的内在平衡的格,如果越格了,就会有人看不顺眼,平衡打破了,自然会有事情发生。

我本善良,请不要利用我心底的善意。

(肖友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