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领人们走向宁静、满足与幸福的传世经典三

沉思录Ⅱ 作者:(古罗马)爱比克泰德


身为斯多葛派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爱比克泰德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的生活,追求理想的幸福,并将这种学说发展成为一门指引生活的哲学。

在他看来,真正的自由是一种美德,而非反抗或坚持己见,是朴实地为家庭和社会服务,而非操纵自然或控制人类。名望、财富、权势这些为众人所仰慕所追逐的,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东西,这些都与真正的幸福无关。最重要的是你正在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你正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为收获美好人生开出了如下处方:克制你的欲望,履行你的义务,认清你自己及你的人际关系。他还为身处不同境况的人们勾勒出一条通往宁静、满足与幸福的道路,让人们懂得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如何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对面临时代挑战和道德危机的国人而言,爱氏哲学更有其特殊的价值。竞争的日趋激烈,世事的变化无常,人们深受重压、心生恐惧,相比以往,更需要理性与智慧,更需要心灵的慰藉。爱氏哲学,可谓恰逢其时。

对于爱氏哲学的现实意义,《心理学的故事》的作者墨顿?亨特曾这样说:“爱比克泰德的思想,预示了时下主要的一种心理疗法背后的理论:‘天灾人祸不足奇,想不开才出问题。’爱比克泰德关心的焦点是找到一种忍受人生的办法。他对心理学的贡献是提出了一条准柏à图式的、‘忍受和放弃’的合理化 则:永远不要说什么‘我已 失去它了’这类的话,而只说‘我已 把它还回去了’  我必须被流放, 又能阻止我带着微笑、愉快和满足上路呢 ‘我要把你关进牢房。’你关住的只是我的肉体。我必须死,那我必须呻吟着去死吗?  这些都是哲学应该预演的课程,应该每天都写下来,并且付诸实践。”

爱比克泰德推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反对借用哲学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他也一直在努力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幸福的真义。“爱比克泰德以一种令人熟知的、简洁的方式,与其听者交流;而奥勒留以简短、缺乏连贯的语句写下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这两位观点相同、阐释方法迥异的哲学家,《沉思录》权威英文版译者乔治?朗曾如此评价。

不可否认,作为罗马时期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这并不妨°我们汲取其精华,跟随其脚步,“去为思想的宁静、自由与宽宏而奋力拼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