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美元霸权与新型全球帝国(1)

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破美元霸权 作者:(美)廖子光


美元霸权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金融体制。在人类金融事务中,首次出现了由一国不兑现纸币通过浮动汇率和自由兑换强加的货币霸权,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使这种货币霸权的形成成为可能。在美元霸权的作用下,全球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各经济体臣服于美国经济的工具;世界贸易现在是一种美国发行美元纸币,世界上其他国家生产美元纸币可以购买的产品的游戏。美元霸权使美国金融霸权成为可能,从而使美国例外主义和单边主义成为可能。全世界低工资的出口国,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不惜一切代价地自残性出口竞争,不明智地以“高消耗、高污染、低工资”增长模式为美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真正的产品财富,而换来在国内不能使用的美元纸币,并造就了它们现在敢怒不敢言的美国全球霸权。

一、美元霸权的起源、演变和影响本部分内容初次载于《亚洲时报》2002年4月11日的“美元霸权必须终结”(US Dollar Hegomong Has Got To Go),后经多次修改、补充,先后载于《亚洲时报》2005年6月16日的“即将到来的贸易战和全球性的经济萧条”(The Coming Trade War And Global Depression)和2006年4月1日的“美中贸易失衡”(The US-China Trade Imbalance)。

经济学教科书上常常说外汇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并且倾向于无视影响市场供求的社会政治因素。

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结构建立在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基础之上,美元占全球货币储备的比例从10年前的51%增长到现在的68%。80%的外汇交易是通过美元进行的。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全部贷款都是以美元标价的,大部分外币贷款也是如此。然而,美国占全球商品和服务出口的比例只有11%(世界总量是91万亿美元,美国总量为1万亿美元),占全球进口的比例是138%(1260万亿美元)。商品价格和汇率的变动导致2003年的世界商品贸易价值比2002年提高了105%。自1995年以来,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美元价格第一次全面提高。2004年,世界人均商品出口额达到1562美元,也就是说每天430美元。而在64亿世界人口中,30%的人一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不足人均出口商品价值的四分之一。

(一)美元霸权的起源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持续的财政和贸易逆差将掏空美国黄金储备的压力下,放弃了美元同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此后,美元成为一种无任何国家财政和货币纪律约束的不兑现纸币。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将由黄金支撑的可靠货币美元确立为国际贸易融资的基准货币,其他各国货币都以极少发生变化的固定汇率盯住美元。固定汇率体制的目标是维持贸易国家的诚信,防止其陷入长期的贸易逆差。人们并没有料想到它会支配贸易国家的生活标准,因为后者是由汇率之外的许多其他因素衡量的。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国际经济学界传统智慧构思下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考虑到世界贸易融资所需求的跨国资金流动。从1971年开始,美元就从一种由黄金支撑的货币转变为一种只有美国可以任意发行的全球性储备货币工具。同时,美国继续承受着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

这就是美元霸权的开始。美元霸权本质上是一种地缘政治现象,即作为一种不兑现纸币的美元担当着国际金融体系结构的首要储备货币的角色。具体而言,自1971年以来,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一直不是以黄金为基础,而只是建立在迫使所有关键商品都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地缘政治实力之上。

现实的运行情况就是如此的荒谬。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一直是全球货币储备工具。美国,也只有美国,才能够依法生产不需要黄金支持的美元纸币。尽管最近有所调整,美元的汇率还是维持在18年中贸易权重的高位,而毫不顾忌美国早已是世界最大债务国,其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已经创记录。截止到2004年9月15日,美国的国债是738万亿美元,以每天169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同期,其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73万亿美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