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美元霸权与新型全球帝国(4)

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破美元霸权 作者:(美)廖子光


这种形式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它剥夺了它们大量的出口成果,使其国内经济缺乏资金,因为所有盈余的美元都必须重新投向美国国库券以防止本国货币的崩溃。

这种形式的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很明显。为了充当全世界最后诉诸的消费者,美国经济已被推进了因挥霍消费和账目欺诈而日益扩大的债务泡沫。由于没有得到国家税收或利润的支持,美国的资产净值和房地产价格不可持续和不合理的增长意味着美元事实上的贬值。讽刺的是,最近美国的资产净值从2004年的顶峰跌落下来和预期中的房地产价格下滑反映出美元更为走强的趋势,因为同等数量的美元可以购买更多缩水的股票和财产。美国国内美元购买力的提高造成了它与其他货币购买力之间程度不同的差距,致使实行可自由兑换货币和固定汇率的经济体的物价高度不稳定,如香港和一直持续到最近的阿根廷。对美国来说,美元汇率的下降实际上会带来资产价格的上升。从而,由于美国经济中存在债务泡沫,强势美元并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债务已将美国的美元政策推向极端。

货币汇价的规定已不仅是主权国家对本国货币行使主权的实践。美国借助于美元霸权,在全球自由贸易的名义下,篡夺了其他国家为支持其民族经济规定本国货币兑换价值的特权。美国对汇率的立场一直是不一致的。80年代美元升值时,美国为了保护出口贸易,将固定汇率奉为至理名言。近年来美元不断贬值时,美国为了转嫁对其贸易逆差的责难,抨击固定汇率是在操纵货币。现在,它的目标是盯住美元已长达十多年时间的中国人民币。当其货币在很长时期内一直以固定比率钉住美元时,该国如何能够操纵其货币的汇率呢?所有的操纵都来自于美元,而不是人民币。

世界经济通过技术进步和无管制的市场已经进入一个生产能力过剩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总需求管理是明显的解决办法。然而,目前情况是,生产这些产品的人买不起这些产品,从商品生产中获得利润的人消费不了更多的商品。美国市场规模尽管很大,但也不足以吸收全世界不断增长的新的生产力。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全世界人口需要公平地参与消费。然而,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却继续将充分就业和工资上涨视为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而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货币稳健的威胁。

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与美元霸权的实质本部分内容初次载于《亚洲时报》2002年7月23日的“中国与全能的美元”(China Vs the Almlghty Dollar),后经修改、补充,2005年12月7日以“中国与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结构”(China and a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e Architecture)为题载于美国“安全天堂”网站(SAFEHAVENcom)。

美元的霸权地位使美国能实现单边政策自主,本质上能对持有或使用美元的经济活动征税和掠夺,这导致:一方面美元强势,全球2/3的资本流入美国,使美国经济泡沫化、腐败化;另一方面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不是出于比较优势,而是为了稳定货币和赚取外汇还债,不得不采取过分出口导向的工业战略,以自残性的价格向美国出口,最终使国民买不起自己生产的商品或进口的商品,需求一直不振,同时教育科技等长线建设萎缩,人民福利下降。

(一)新自由主义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文化霸权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安东尼·葛兰西(Antonio Gramsci)被法西斯主义政府监禁于狱中时,提出了文化霸权这个概念:控制了人的思想,也就控制了人的心灵和躯体。葛兰西解释了,一国统治阶级如何可以通过意识形态的支配,来确立它对其他阶级的控制。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力量塑造了社会结构,而葛兰西认为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指出,一旦建立了意识形态权威或“文化霸权”,就没有必要公开使用武力。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在新自由主义鼓吹下,市场占绝对优势,竞争十分激烈但并不公平,社会公正被践踏,暴力被合法化。各国的许多公共和私人机构都真诚地认为,他们正致力于创建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却无意地促成了新自由主义的暴力胜利。然而,现实证据表明,在市场原教旨主义之下,永久繁荣对任何国家来说都只是新自由主义的空头承诺,更不用说对所有国家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