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美元霸权对抗主权信贷(6)

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破美元霸权 作者:(美)廖子光


最终,可以确定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随着工资水平趋于平等,工资套利将停止作为全球贸易的驱动力。当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均收入与发达经济体的相当时,世界经济将摆脱由有缺陷的新古典经济学短缺理论带来的现代生产能力过剩的困境。当在支付最高管理层数以千万计的美元奖金的同时,工资和工人福利却被削减,这并不是对经营管理良好的公平报酬,而是偷窃合法化。经营管理者只有在如下情况下才应接受奖金:其经营管理战略为其公司带来利润和工资的提高。

五、主权信贷与美元霸权

当一个经济体能够在主权信贷的基础上运转,不受美元霸权的影响时,由于私人投资没有明确的社会补偿性目标和价值,只有私人投资才需要私人储蓄。

储蓄是不充分就业情况下的通货紧缩,因为储蓄减少了日常消费,也就是减少了进行投资以加大未来供给的机会。新的投资带来能力扩大和生产率提高,从而导致新的税收,用于资本形成的储蓄只有一个目标:填平新投资与新税收之间的差距。由于主权信贷的存在,并不必然需要私人储蓄抹平上述融资空缺。在一个通过计划摆脱了商业周期控制的经济体中,不论是在困难时期,还是在未来的衰退时期,也都并不必然需要私人储蓄。

一个因需求不足而生产能力过剩的经济体并不需要储蓄,需求不足又是低工资和高失业率造成的。正如著名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戴维森(Paul Davidson)所指出的,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只有在充分就业和高工资的条件下才有效。萨伊定律忽视了供求之间关键性的时间差,这对于快速流动而又没有需求监管的现代经济来说很可能是致命因素。储蓄要求支付利息,利生利使金融体系偏向于由过度投资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从而将最终使任何金融体系都难以为继。宗教禁止高利贷,是有其实际原因的。而货币生息是金融资本主义的基石,这得到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支持,该学派认为,货币在短缺时更有价值。从而,总体贫困对于稳健货币来说是必要的。这就是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说总是会有穷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国际清算银行(BIS)评估,在2004年底,全球场外交易(OTC,over the counter)利率衍生品的名义价值约为185万亿美元,而其具有的市场风险超过了5万亿美元,这接近美国200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迄今,利率衍生品是标准化金融合约的最大类别,在后者总额250万亿美元的名义价值中占了185万亿。利率衍生品185万亿美元的名义价值是美国未清偿的国库券价值的41倍。这意味着利率波动将以远大于历史上的数据的规模,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自1971年与黄金支持美元相挂钩的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制瓦解以来,在所有现代国民经济中,政府发行的不兑现纸币成为法定货币。国家货币理论认为,一国政府发行的作为不兑现硬通货的纸币的通行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政府的征税权。在一国经济中发行货币是政府的意志,货币是为了纳税人缴税而发行的,是为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发放的主权信贷。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就是由政府发行的信贷工具即不兑现纸币来清偿。政府发行不兑现纸币后,不欠任何人的债务,只是承诺,接受该货币为纳税手段。

中央银行体制的运作是基于将政府发行的不兑现纸币作为主权信贷的观点。中央银行实质上是一国银行系统的最后贷款者,其发放的是主权信贷。这就是中央银行与自由银行之间的本质区别所在,前者发行的不兑现纸币是主权信贷工具,而后者私营发行的硬通货是允许持有人兑换黄金的银行借据。

由于苏联的衰亡,美国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立场发生了改变。它现在不再需要争取第三世界和第四世界的民心和民意了。从而,贸易取代了援助。为了同冷战时期的盟友、现在的贸易领域的工业化对手竞争,美国实施了利用第三、第四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和低环境标准的战略,也就是利用美国传统的反劳工的意识形态优势,外包低报酬的工作位子,以之与欧洲和日本有利于劳工的强大社会福利传统展开竞争。与之同时,基于美元霸权,美国推动全球金融解除管制,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它就像一只500磅重的大猩猩把日本和欧洲扔进了垃圾堆,与它们玩一场它们永远都不可能赢的追逐游戏。在金融资本主义的游戏中,那些持有可任意发行的不兑现纸币形式的资本的人将轻而易举地成为赢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