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疾病与社会生活(7)

疾病的文化史(彩色图文版) 作者:(美)亨利·欧内斯特·西格里斯特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很多有天才的男男女女都患有肺结核。如果认为是这种疾病赋予了他们以创造力,那是荒谬可笑的。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没有天才的地方,任何疾病也不可能给它提供天才。另一方面,毋庸置疑,患上肺结核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而对于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来说,这段经历必定会反映在他的作品里。在后面的一章中,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这个问题。

肺结核的疗养院疗法把一个新的音符带入了对患者的社会学研究当中。在疗养院,病人生活在一种有点不真实的氛围中。他被迫远离了他原先的正常环境,发现自己被迁移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通常坐落在优美的风景当中,绿树成荫,群山环绕。在这里,既不指望、也不允许他工作,他对社会没有义务,有人照料他,护理他,营养良好,一般来说,生活水品比平常还要高很多。换句话说,他在很高程度上被授予病人的特权地位。如果说他是一个医学上的可怜人,那么,他住在疗养院里就像这个社会的客人一样,疗养院因此表现得对他很感兴趣,想让他来这里康复。在很多病例中,整个家庭都倾其所有,尽可能让病人获得治疗。患者仅仅因为他的健康状况而成了一个颇为重要的人。他的病友全都患有同样的疾病,这使得肺结核疗养院有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医院。

患者只有一项任务,即:康复。康复是他呆在疗养院里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他希望活下去,希望重新成为健康人,回归家庭。然而,他在无意识中感觉到,在他康复的那一刻,他将失去他的特权地位,他将不再重要(至少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重要),并且将重新开始日常生活的艰辛苦累。随着这一天的到来,一种非常有意识的对未来的恐惧出现了:康复会持续么?他会找到工作么?医生建议他在户外干点轻活,但是,会有这样的工作么?这种工作能让他体面地养家糊口么?

所有这些担心,有时候会让患者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对此,医生必须考虑到。他的任务不仅是让患者在身体上得以康复,而且还要让他为重新调整的过程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他以帮助。肺结核是极具社会性的疾病,最好的医学治疗,如果不跟社会措施结合起来,那简直是浪费。如果只是让病人回到贫民窟,那治疗他就毫无意义了;愈后干预像住院治疗一样重要,治疗仅仅是一系列社会措施中的一个环节,这一系列措施从教育和早期发现开始,以社会性康复为结束。

英国的帕普沃斯村是一个小社区,肺结核患者在这里不仅得到治疗,而且还进行社会性的康复,他们可以跟家人生活在一起,从事不同行业的工作,像社会的有用成员一样,这个小村充分证明了:即使在现有的社会结构之内,我们也能做点什么。唯一遗憾的是,这样的机构不是很多。

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他们的历史是社会医学史中令人悲痛的篇章。因为千百年来,精神病人所受到的对待一直非常糟糕;因为在所有医学训练当中,精神病学至今依然是最落后的。在美国,50%的医院床位 超过50万个 被精神病患者所占据,还有成千上万的病人仅仅因为没有足够的床位可用而被拒之医院门外。没有哪个生病群体需要这么大量的住院治疗,这清楚地证明:在大多数精神病的病例中,医学依然束手无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