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到人间(1)

母亲词典 作者:李建永


〖时令·风俗〗

◆春到人间一卷之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一般在每年阳历的2月4日或5日。常言“春打六九头”,农历丙戌(狗)年的第二个立春(2007年2月4日13时14分交立春,乃丙戌年十二月十七日),是五九的最后一天。“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开一日,水暖三分”--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何为春?《释名·释天》:“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风俗通义·祀典》:“春者,蠢也,蠢蠢摇动也。”《逸周书·时训解》:“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大意:立春这天东风解冻,再过五天冬眠的虫子和动物开始活动,再过五天鱼就会上到带冰的水面。)春天,就这么“蠢蠢”而来。唐·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诗云:“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立春之日的传统小吃是春卷。谚云:“春到人间一卷之。”吃春卷或春饼的习俗大约起于晋(五辛盘),兴于唐。《关中记》: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相互赠送。唐·杜甫有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唐·白居易有句:“二月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宋·苏轼亦有句:“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宋·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下阕)写得更加俏皮:“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据说宋代宫廷里的春饼更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陈元靓《岁时广记》:“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盘并酒,以赐近臣。盘中生菜,染萝卜为之,装饰置奁中。……民间亦以春饼相馈。”这种“咬春”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据传最初制作“五辛盘”,是为了“却春困”。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大蒜、胡荽、萝卜、韭菜、羊角葱等辛荤时蔬,确有发散风邪、行气活血之功,既有益于健康,又能使人精神振奋。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讲:“岁朝食之,助发五脏气。常食,温中去恶气,消食下气。”时逢立春,一家人动手制作春卷、春饼,“聊把一尊酒,共寻千里春”,多好!

〖人情·物理〗

◆从小无志,到老无奇

人生在世,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才更兼有志。谚云:“才大志不疏,蚌小也能出珍珠。”然而才志相较,志在第一,才在第二。俗话说:“从小无志,到老无奇。”又说:“不立志,难成事;不入迷,难出奇。”还说:“不患才不及,只患志不立。”才不及,可以学,勤能补拙;志不立,无恒心,那就彻底没戏了。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还在《诫外生书》中对志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不过,立大志,树远志,绝非易事。据《尸子》讲:“仲尼志意不立,子路侍;仪服不修,公西华侍;礼不习,子贡侍;辞不辩,宰我侍;亡忽古今,颜回侍;节小物,冉伯牛侍。曰:‘吾以夫六子自厉也。’”伟大如孔夫子亦有“志意不立”之时,尚须弟子辈陪侍“砥砺”,而况常人乎?故《墨子·修身》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文子》亦云:“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当然,强调志气,并非否定才华。相反,成才,成才,本质还在“材质”上。若志高才浅,或有志无才,也是断难成事的。《世说新语·识鉴》云:“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只有才志相称,方可做成事业。俗话说得好:“有才无志,白头了事;无才有志,成全半事;有才有志,做得大事。”

◆花开在春天,人学在少年

谚云:“读书种田,早起迟眠。”不过,同样是早起而迟眠,由于年龄阶段的差异,获得的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常言,少年读书,如石板刻字;中年读书,如粉笔写字;老年读书,如水面画字。因而老话说:“花开在春天,人学在少年。”又说:“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全在少年勤。”然而遗憾的是,人往往是“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你有牙时没豆,你有豆时没牙”,“等你认得秤了,早就卖完肉了”。所以《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才讲:“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所以元·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才说:“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所以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才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所以老年人才苦口婆心地说:“早晨不起误一工,少年不学误一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